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城市史研究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热门领域。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城市史因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近十年来,古老北京的现代转型,尤其是民国北京史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格外关注,成为当代城市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

民国时期是北京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阶段。如果说清末十年北京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刚刚发轫,那么随着帝制的覆灭,北京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了。现代市政机构的设置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进,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的改造,社会组织的发展,现代工商业的初兴、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等,从不同方面共同作用并整体深刻地改变了古都北京的面貌。同时,由于政局不稳、观念保守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这一历程又显得异常艰难,折射出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及其限度。因此,深入考察这一时期的北京历史,无疑有助于我们探索和总结传统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现代转型的一般特点。当然,城市现代化自身,也是今人需要严肃反思的主题。

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延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它虽然不再是首都,但作为“故都”,在全国范围内仍占据着任何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独特地位。诸多具有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影响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都在此酝酿发生,并影响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某种程度上说,一部民国北京史也是整个中华民国史的缩影。同时,此时期的北京又有着自身的演变轨迹和发展特点,诸如地方上的党政关系、治安案件、宗教纠纷、商业活动、工运学潮、文教事业等,均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值得细致探究。把握好全国史与地方史的互动关系,努力挖掘全国性事件所蕴藏的北京地方因素并深入诠释地方性事件所具有的全局性意义,将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华民国史和民国北京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自1928年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北京曾一度丧失数百年来未曾中断的首都身份,经历了长达21年的非国都时代。短时期内,围绕政治权力运行的社会体系大受冲击,濒临崩溃,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迁都的影响又绝非“衰落”二字可以概括,还呈现出若干难得的积极面相,如“平民都市”的自觉、文化都市形象的凸显,地方政府和知识分子在逆境中努力发掘城市优势资源,反思和调整旧有发展模式等,也都曾使故都北京呈现出与摩登上海迥然不同的生机与活力。此外,沦陷时期的北京也不仅只有日寇的残暴侵略和北京人民的英勇抵抗,还包含文化遗产的保护、日伪的城市管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知识分子故都情结等极为丰富复杂的内容。可以说,1928—1949年的北京(改称北平)历史虽然不长,却能为今人深刻体认北京的发展短板、比较优势,以及城市栖居的文化内蕴等,提供难得的参照。

21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民国北京研究的自觉程度明显加强,以“民国”为时段的北京史研究论著逐渐增多,可谓亮点纷呈,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既与近代史学界的“民国热”直接相关,也得益于原始资料的开放和利用。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民国北京档案很多已完成数字化处理,学者可方便使用,其他有关北京的地方性报刊、社会调查资料,多保存于北京地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中,很多还被点校或影印出版,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凡此均为研究民国北京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上海史研究和古代北京的研究相比,目前民国北京史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无论是在问题意识的提炼、理论方法的更新,还是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值得深化提高之处。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对“民国北京史”在整个北京城市发展,乃至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努力发掘尚未充分利用的外文文献、口述史料和影像资料等;另一方面,还应该更加重视北京城市史研究突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北京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很多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屡屡发出迁都的提议,中央政府也适时启动了首都功能的部分疏散、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这些都为历史学者们通过与现实自觉的对话来更好地发挥史学的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天的首都北京,正是从民国发展而来。首都建设和发展政策的制定,离不开对于民国北京史的参考与借鉴。这就要求史学工作者以多维的眼光重新审视民国北京的发展历程,特别应在城市功能与规划、城市环境与形象、城乡关系、对外交流、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国内外城市综合比较等研究领域,做出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目前,已经或计划出版的北京史研究丛书已有一些,它们均不同程度地涉及民国北京历史,但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以“民国北京史”为主题的研究丛书。几年前,我们就酝酿出版这套丛书,并开始为之积累准备。2016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正式宣告成立,明确将“民国北京史”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并在网站上专门开设了“民国北京史研究”栏目,希望能够成为汇聚传播有关研究信息的学术平台。这次出版“民国北京史研究丛书”,就是想借此对该领域的研究继续加以推动。我们计划此丛书先期推出五种,其内容既包括北京的婢女、在京的洋人等特殊群体,也涉及城市犯罪、公共卫生等重要议题,同时我们还选编了一本有关此前民国北京研究的代表性论文集,试图对有心加入这一研究领域的青年同道们,有所启示。但愿这一努力能够持续下去。

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同人关注民国北京史研究,为首都城市的发展贡献历史的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 黄兴涛 郭双林

2016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