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江水暖:萧山改革开放40年访谈录
-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
- 2756字
- 2020-08-29 05:28:41
五 萧山围垦的体会
采访者:您是一位老围垦战士,请您谈谈50多年来萧山围垦的体会。
陈光裕:回顾1965年以来围垦的成果,主要是萧山历届领导正确的带领和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例如,当时的萧山县领导费根楠同志亲自组织领导过10多期围垦战役,从长途步行、实地踏看,到审定围垦规划设计方案,有时还亲自参加放样施工、挑土、搬石,往往在最困难的紧要关头坐镇工地,一贯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战胜困难。萧山县县委书记虞荣仁同志在1986年新围5.2万亩时,自始至终吃住在工地,并带头挑土,背石碴草包堵口。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钟世杰不但历来关心、支持萧山围垦,而且多次参加围垦突击和抢险保堤战役,检查指导,凡在围垦突击抢险发生困难的关键时刻,他总是给予鼓励和支持,成为萧山老围垦工作人员的知心领导。其他的历届县(市、区)领导和省水利厅、省围垦局有关领导都非常重视,关心支持围垦的巩固与发展。总之,萧山的每次较大规模的围垦都是经过县(市、区)委,县(市、区)人大,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协四套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有的还多次实地踏勘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后,再层层发动,组织几万人至十几万人上工地。在围垦的突击围堤战役中,县(市、区)区、乡(镇)村四级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均亲临工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带领群众头顶青天,脚踏淤泥,严冬腊月,寒风刺骨,住草棚,睡地铺,吃干菜粗饭,喝咸水,吸狂风,起早摸黑,依靠着占萧山农村劳动力80%的围垦战士,手挖、肩挑、人抬,来完成开河筑堤和长途跋涉的艰巨任务,还有不少人为战胜淤泥,堵住流化沟,率先进行滩涂测量或探索施工方法,或开沟排水,踏练。被淤泥没到齐腰,再经过奋力抢救,以爬打滚的方式逃出陷泥潭,这样的人有数十个,但即使逃出,已是四肢无力,如生了一场大病。在堵住流化沟筑堤的时候,更是十分艰巨,硬是要在一天7~8小时的小潮汛低潮位时间内,在水中堵起石碴草包的挡水坝,中间突击填土闭气,与潮水争时间、赛高低。总体来讲,萧山的围垦是抓住冬季非汛期的一个大潮末开始,到下一个大潮到来前6~7天时间内,把拦海大堤筑起,将大潮拒之于门外(钱塘江是一月两个大潮,一日两个高潮),再组织突击队一方面进行第一大潮的日夜看守防潮,如发现漏水等险情;另一方面突击抢修,对大堤开槽戽水密实和抛石护堤。
1982年,萧山县县委书记费根楠(前排左二)带领县围垦指挥部干部和水利人员勘察围涂
自1965年以来,在多次大规模的拦海造田和抢险保堤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是巩固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认真搞好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施工计划,进一步提高工程标准质量,提高效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工艺保证工程高效、高质地完成。总体来讲,我们只有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巩固发展围垦事业,反之,围垦事业就要受到挫折,我个人的实践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规划,围垦结合治江。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搞围垦不能零敲碎打,一定要服从全面规划,围垦与治江结合,采取因势利导,以围代坝,以围促淤,围一块,巩固一块,开发利用一块。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下一期发展围垦做好出击准备。我们在每期围堤以前都要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掌握水性潮性滩涂情况以后,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搞好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首先要符合钱塘江整治规划;其次要抓住自然淤涨和冬季小潮低水位的有利时机,突击围堤;最后全面规划围堤、开河通水、通航、排涝、灌溉、抢险保堤,做到堤成河通。排咸排涝有出路,灌溉有淡水。以围代坝,围一块,促淤一块,巩固配套一块,开发利用一块,并在巩固的基础上,为发展下一期新围垦做好建节制闸与备石等出击的前期准备。
第二,提高土堤质量。我们的围堤是土石结构,土方是海堤的主体,开始围垦时采用大兵团作战,分段挑筑土堤,主要分界线与人工挑土填筑土堤密实程度差,所以往往遇到高水位时,水压力增大,堤身漏水,而粉沙土质又极易渗漏溃决,为此我们经过了反复试验实践,采用人工筑堤,再开深槽戽水密实,初步解决了堤塘的渗漏问题。以后几年,我们又采用了泥浆泵开槽戽水。1993年冬季围垦,我们全部采用泥浆泵开河,吸填筑堤,加以人工竹竿根排水戽实,测试其密实程度,土堤质量完全可达到标准,其密实度可以接近原状土,在堤顶宽4米以上,内外1∶2至1∶3边坡的情况下,可保证不渗漏。
第三,防御浪潮冲击。涌潮冲走护塘块石,进而冲毁土堤是围垦大堤的主要险情,为此,我们曾在北京科学院、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于1968年在新湾丁坝上实测,资料表明涌潮的一般高度为1.0~2.5米,流速6~8米每秒,迎潮面的压力每平方米1~7吨,风浪爬高3~4米,涌潮在顶冲地段或受到阻碍物时可跳跃到10米左右。为此,我们采用永久性的下有混凝土大方脚,平均高潮位以下用混凝土灌竖砌块石(即块石大头朝下),小头在上,用潮顶冲经常冲越堤顶地段,做全堤砌石污工护石,以保证涌潮越堤不影响堤身安全。另外,我们在堤外肩堆上备用块石,既作为防浪墙,又当作抢险备石,为标准塘建设做好准备。
第四,加强堤塘底脚水下防护问题的研究与实践。钱塘江强潮举世闻名,其冲击力之强、破坏之大和防护措施之难都是世界少有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而堤塘底脚的水下防护又是保堤巩固围垦的关键,为此我们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形式,并多次实践研究,采用了低、短、密的挑流护脚、丁坝盘头,和新创的采用沉井(包括沉箱)保护坝头,发展多个沉井群丁坝,并于1994年采用长40米,高14米(即深),宽8米的整体式沉井主力丁坝,以及圬工小实体。我们还应用改进了深套大方脚,打防冲桩板和抛扭工形防冲混凝土块、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沉井等一系列的水下防冲设施,以达到固脚防冲的目的,效果显著。《钱塘江水下防护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五,应用和推广沉井技术,解决了新围地区的水利工程基础难题。针对新围地区属新淤积的粉沙土软基易液化、易渗漏的问题,我们推广和改进了沉井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普遍推广应用于水闸、排灌站、桥梁基础,达到1 000多只,有效地增强了承载力和防渗防冲能力,节约投工投资,向大型的薄壁型发展。《沉井基础的研究实践与应用推广》于1991年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六,水力吸泥在围垦工程中应用与推广。临江建闸,小实体护塘脚,滩涂围垦的经济效益调研都曾获浙江省水利厅、杭州市、萧山市人民政府二至三等奖。我们在垦区水利方面进行引淡灌溉和就地分散排涝、排咸,为萧山围垦能“当年垦种,当年受益”创造了条件。我们还推广了稻稻油(即以水稻为先锋作物,再实行水旱轮作,稻、麻、油菜、棉轮做出高产),另外探索引进推广采用了土工布、机械化施工等设备和材料。总之,运用科技的进步,我们使萧山的围垦工程逐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