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

判断孩子是否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有很多种,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加以判断,注意辨别孩子行为上的微妙差别。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1.对感觉及感觉神经组织的观察判断

主要观察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前庭觉等感觉刺激的反应。

(1)触觉观察: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不愿与人接触,拒绝人多或陌生的场合;触觉反应迟钝者对疼痛反应差,冷热辨识能力不足。这两种现象可能会发生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例如,孩子不小心碰到热水,身体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远离热源,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又如,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能够平和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抚摩,不会出现全身紧张、情绪焦躁等情况。

(2)前庭感觉观察:前庭感觉失调的孩子多出现以下两种表现:反应过强或反应过于迟钝。如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乘坐疯狂过山车或者旋转设施的时候,即使摇晃或者旋转非常强烈且身边没人陪伴,也不会感到晕眩,不会害怕;而反应过强的孩子,不仅在悬吊的游乐设施上会晕头转向,即使看着别人旋转也会头晕。判断孩子前庭感觉是否失调还有一种方法:试让孩子走直线,如果前庭失调,不管是反应强还是反应弱都无法走直线,呈现出忽左忽右且步履蹒跚的步态。

(3)味觉和嗅觉观察:味觉和嗅觉失调的孩子在闻到某种味道后,或出现头痛、恶心、晕眩等不良现象,或者特别喜欢这种气味。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观察孩子对苦味、辣味食品的接受度,如果孩子排斥或特别喜欢是很正常的;如果只有淡淡的苦味或者辣味,孩子也极端排斥、呕吐,则属味觉不良,日后会有可能出现偏食、挑食、厌食等问题。

(4)视觉观察:对视觉失调的诊断可从孩子对形象的认知能力着手,父母可以将一些玩具娃娃或者与生活用品有关的玩具用游戏的形式来“考验”孩子的认知能力。父母可以选择几样物品让孩子认识,然后将选中的物品拿走一个,让孩子说出哪种物品不见了。经过反复的训练,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准确或者比较准确地说出缺少的物品,则视觉感可能存在缺陷。除此之外,孩子对光线反应的敏感度及对形状、位置、方向的辨认能力,包括双眼焦距是否协调、涂鸦能力如何也都能看出手眼协调能力是否成熟。

(5)听觉观察:父母可利用声音大小、方向和距离来判断孩子的听觉感。例如,与孩子保持一个正常的距离,然后用正常偏小一点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并令其复述说话的内容,说话的内容可长可短,一般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来定。通过复述内容,第一,可以观察孩子对声音的敏感性;第二,可以了解他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如何用语言表达正确的意义以及语言的记诵能力,这均是听觉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本体感观察:通过观察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地图”是否熟悉来判断其本体感是否平衡。例如,本体感平衡的孩子,即使不用对着镜子也能够准确地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准确位置;相反,如果本体感失衡,孩子就无法对此迅速作出反应,而且还表现得笨手笨脚、犹豫不决。

2.对肌肉反射运作状态的观察判断

主要观察孩子在不同姿势时的肌肉紧张程度,不随意运动(为随意肌不自主收缩而发生的一系列无目的的异常运动)包括身体协调、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

(1)观察颈部的撑力:孩子在趴着时,如果颈部撑力较强,头部就能够抬起并维持较长时间;如果头部无法抬起或者抬起时间很短,则颈部撑力不足,长期低头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体系的发展。

(2)观察身体肌肉松紧性:肌肉的松紧性与肢体的动作需要协调一致,如果孩子在坐着的时候身体肌肉适当紧缩,则能够保持挺胸抬头的端正坐姿;如果肌肉松紧性较低,则骨骼和关节由于没有有力的支撑物,则会变得驼背含胸,坐如烂泥;如果肌肉的松紧性太高,则会出现全身僵硬、反应迟钝。这些反应同样可以用于孩子运动时。

(3)观察关节与肌肉的协调度:关节的屈伸需要较好的稳固性,如果孩子在屈肘或者屈膝的时候无法站稳,则说明关节与肌肉的协调性出现偏差,可能会影响日后的运动能力。

(4)观察头部反射能力:身体就像一艘大船,头部、四肢等就是船头,当罗盘向哪儿转动时,船头就会随之做出方向调节,孩子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就有自我控制能力,在爬行时当具有罗盘作用的颈部移动时,头部就会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并将信息下发到身体的各部位,使关节受到刺激,立刻作出必要的反应,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反射能力之一,如果这种控制能力不良,就会影响全身的运动机能。

(5)观察不随意运动的掌握度:父母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弯折手指唱歌;或从一数到十,再扳开手指数到二十;或做吐舌头、卷舌头等动作;或只观察孩子唱歌或数数时手指的反应动作;也可以从孩子握笔画线的用力状况来观察。一般情况下,不随意运动成熟度高,则身体灵活,动作协调度好,会做有计划的运动。

3.对孩子肢体动作反应状态的观察

(1)观察孩子直立站姿的反应:让孩子做一般站立姿势,头和身体保持直立,再轻推孩子,令其身体倾斜,观察孩子能否保持身体平衡而不会跌倒。例如,孩子身体右倾时,头部也会自然右倾,即表示孩子平衡感的成熟度高。

(2)观察孩子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人在跌倒的一刹那,手、脚会自然伸出来保护头部,这便是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通常孩子在出生6个月前后这种反应能力逐渐成长,并且将持续一生。如果孩子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较差,就很容易受伤,并常常伴有平衡感反应不佳。

(3)观察孩子抗衡地心引力的姿势保持能力:孩子3岁左右便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以胸部支撑地面,头、手、脚同时抬高的姿势;或者以背部支撑地面,手脚向上,身体弯成弓形的姿势。6岁左右的孩子可持续头、手、脚上举的动作并保持平衡达30秒。

(4)观察孩子的运动企划能力:在做从未做过的动作时,大脑会从过去的记忆中搜索相关的动作,并用这些相关记忆企划整合成一套实施方法及步骤,并依这种秩序来执行,从而完成一个整体动作。如果孩子无法完成相关的动作,则说明肢体的运动企划能力不强。

4.对孩子运动行为的整体观察

(1)观察身体双侧协调能力:人类的精巧动作大都需要双手共同完成,所以双手协调使用非常重要。如果身体两侧不协调,手的灵活度必然不佳,一只手无法配合另一只手做出附属动作,就不可能完成精细动作。

(2)观察身体中线交叉运动能力和惯用手的成熟度:身体的中线就是指从眉心沿着鼻梁向下延伸的直线,中心线交叉运动就是用左手或者右手做相同的动作,观察哪只手的灵活性最好,如让孩子用左手去摸右耳、用右手摸左耳。通常情况下,习惯使用右手的孩子,左手比较迟钝,右半身比较灵活,左半脑相对发达;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右手比较迟钝,左半身较灵活,右半脑相对发达。当然,除了个别孩子外,大多数人都只有一只手较为灵活,如果孩子到了3岁仍未建立惯用手,就可能使左右脑在发展上呈现机能性反应不足的现象。

当然,这些行为观察只是大体的判断,准确的诊断需要标准化的评定量表——“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该量表主要包括前庭失衡、触觉功能不良、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压力情绪控制力弱等方面的问题。

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评分最好由父母填写,各条目表现按程度不同计不同的分数,进行分级评定,“从不这样”计5分、“极少这样”计4分、“偶尔如此”计3分、“常常如此”计2分、“总是如此”计1分,最后汇总分数。

说明:判断结果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父母通过对孩子的评定,计算出原始分(即各条目得分之和),再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例如,某5岁儿童前庭失衡原始分为47,则标准分小于20,说明可能存在重度前庭失衡现象。

0~6岁孩子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原始分与标准分的换算表

一般来说,标准分小于40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标准分在30~40为轻度;20~30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