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情绪:我们为什么会害怕

两个女孩走在雨后的操场旁边,听到远处的青蛙叫,女孩甲赶忙抓紧了同伴的胳膊。

女孩乙:“怎么,你连青蛙都怕?”

女孩甲:“嗯,是的,我从小就害怕青蛙。”

两个人走回教室,女孩乙和一个男生谈起了刚才发生的事情,男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跑去操场旁边找到一张湿漉漉的树叶,放在了女孩甲的桌脚边。

上课铃响起,所有同学起立,男生冲女孩甲努了努嘴:“看你桌子腿旁边!”

女孩甲往下一看,一只“青蛙”趴在那里,吓得大叫,教室里顿时鸡飞狗跳。

如果说有什么情绪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影响的,那就非恐惧莫属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完全不会恐惧,而且更有趣的是,人们恐惧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些在一些人看来毫无感觉的事物,却能够成为某些人恐惧的对象,一些东西让有些人爱不释手,但有些人却唯恐避之不及。

如我们前面所说,当我们因为某个特定的目标而焦虑时,恐惧就产生了。

女孩甲从小就害怕青蛙,我们暂且不论她害怕青蛙的原因,但在操场上,当她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她就陷入了严重的恐惧和焦虑当中。回到教室里,面对同学的恶作剧,哪怕仅仅是一片树叶,但因为外形酷似青蛙,也让她瞬间产生了恐惧。

在心理学上,恐惧是指人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一种担惊受怕的强烈的情绪体验。在这里,我们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恐惧是要通过程度来进行划分的,最开始的恐惧情绪应该是一种担忧,也就是为某件事情而担心忧虑。

老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要组织部门人员开会,但是,不善言辞的他经常在会议上遭到同事奚落。明天又是会议日,老周为明天的例会而焦虑,整个晚上辗转无眠。

老周对于例会的焦虑就是一种恐惧情绪,但这种恐惧情绪并不十分严重,所以我们可以将他解释为担心,担心自己在例会上出丑,担心被同事们奚落……

而担心是怎样进一步成为比较强烈的恐惧的呢?

比如,老周为例会而感到担心,进而一想到例会就全身冒汗、手脚颤抖、心跳加快……星期一到公司,老周鼓起勇气提前来到会议室,没想到一进会议室,老周的焦虑情绪更加严重,他看到主席台那个位置不禁双腿发软,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逃开,终于他大叫一声,夺路而逃。

老周对于开例会的担心,演变成了对会议室、主席台的恐惧,进而演变成了躲避、逃避,于是担心就发展成了恐惧。

由此,我们也可以归纳出恐惧情绪的表现: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逃避、退缩、不正面面对与回应,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严重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有时还伴有一定的攻击性。

恐惧情绪导致的逃避很容易理解,然而,为何恐惧情绪还会导致攻击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恐惧产生的根源。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他们来到狮子笼前,看到了凶猛的狮子。

第一个孩子退缩到了妈妈的身后,对妈妈说:“我要回家。”

第二个孩子没有

退缩,他只是脸色苍白地站在那里,全身发抖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一点儿都不怕。”

第三个孩子则是凶狠地盯着狮子,对妈妈说:“我可以向它吐口水吗?”


面对狮子这个庞然大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虽然他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行为,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方法去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恐惧的本质是自我安全感受到了威胁,而理性无法解决这种威胁,于是代之以情绪的方法来应对。恐惧产生的根源是人的“失策”或“失能”,人在面对一种状况时失去了应对的策略和能力,这种失策和失能让人的焦虑情绪无法化解,进而演变成逃避,而攻击则是逃避的异化。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人有一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当面对复杂的局面理性无法应对时,人就会选择用感性的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营造一个臆想中强大的自己来获得安全感,而对外攻击则是构建这种臆想的重要手段。

攻击别人能够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尽管这种安全感是“自以为”的,但这对于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来说至少可以获得短暂的安慰。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信号,恐惧情绪所带给人的信息是:你当前解决问题的资源、力量或策略是不够的,你需要组织资源、调整策略、调动力量来重新解决问题。

其实,恐惧还有一种基本意义,就是它能够给人提供最基础的保护。

孩子在面对狮子的时候,无论怎样调动资源、调整策略,也是束手无策的,这个时候,恐惧情绪促使他用逃避来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他进行了保护。

桌子上放着一杯开水,你用手碰了一下,很烫,你的手瞬间拿开,你对开水会烫到你产生了略微的担忧,于是你便不会去尝试再次碰它,即便想喝,你也会等水凉了之后,这就是恐惧情绪带给人保护的最简单的例子。

但是,我们讨论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释清楚:女孩甲怕青蛙,为什么连青蛙叫声和连青蛙形状类似的树叶也要害怕呢?是因为女孩甲对于青蛙的恐惧泛化了。

恐惧首先是一个固化的过程,也就是对某种情景、失误产生了持续的恐惧。

女孩甲小的时候踩到过一只青蛙,青蛙被踩之后的叫声和蠕动给她带来的感觉,让女孩十分害怕,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顿时吓哭了。此后,每次一看到青蛙,她都会想到小时候那一幕,久而久之,女孩甲对青蛙就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恐惧固化了之后没有得到处理,便有可能开始泛化。听到青蛙的叫声,女孩甲会想到青蛙;看到蝌蚪,女孩甲会想到青蛙;看动画片里面的卡通青蛙形象,女孩甲也禁不住联想到青蛙;看到和青蛙类似的东西,女孩甲都会想到青蛙。

于是,她的恐惧情绪从小时候那一幕转变为指向所有青蛙,然后又从指向青蛙本身转化为指向一切能够让她联想到青蛙的事物。

实际上,我们现实中的恐惧情绪乃至恐惧问题都是这么产生的。恐高症、密集恐惧症、幽闭恐惧症、黑暗恐惧症……无论何种稀奇古怪的恐惧问题,追究其本源都逃脱不了安全感的一再丧失。

恐惧情绪往往还伴之以强烈的自责,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恐惧情绪有一种内心深处的不认同。

譬如,一个有恐高问题的人在面对直升机巡游的邀请时选择了拒绝,但当看着伙伴们坐上直升机在天空翱翔时,他的内心又会泛起一种自我嘲讽和责怪,他在内心里反问自己“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董老师心理课堂

恐惧也是一种普适性的情绪,在每个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存在的。

恐惧源自自身安全感受到的冲击,用一种异化的行为获得安全感。

恐惧最基本的表现是回避,或表现为攻击。

恐惧作为一种信号,它提醒你当前解决问题的资源、力量或策略是不够的,你需要组织资源、调整策略、调动力量来重新解决问题。

恐惧会固化、泛化,有可能会成为严重的恐惧问题。

恐惧情绪带来回避行为,这种回避行为往往会引起我们的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