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拥护中国共产党
- 杨德山
- 994字
- 2020-08-30 01:17:40
伦理革命的尴尬
帝制复辟不只是制度的颠覆,军阀混战不只是强人坐大,而且伴之以封建专制理论的喧嚣、迷信的盛行。作为辛亥革命、民国创建亲历者的陈独秀等人以欧洲近代文明发展为据,认为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法律制度难以拯救灾难的中华民族。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必须首先来一场类似西方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革命,对国人进行思想启蒙,达到文化觉醒。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文化思想领域,高扬民主和科学旗帜,向中国传统的、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一年后,杂志更名为《新青年》,寄望中国青年站在时代的前列,从思想上、精神上与过去划清界限。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延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到北大任教,《新青年》由沪入京,以其编辑部为核心的北大新文化阵营形成,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一方面主张个性解放,人格独立,个体自由权利,另一方面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科学”,一方面传播科学思想、精神、方法,反对迷信和无知,另一方面宣传具体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一项重要内容。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用民主主义新文学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学,把文学革新和政治革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形成了猛烈冲击,在全国知识界,尤其在知识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他们普遍经受了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洗礼,全社会很快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的风气。不过,新文化运动本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它提出以新的思想和文化冲击传统思想文化落后保守的一面是正确的,但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视野下考察,以偏概全;将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简单、片面地否定和肯定一切,全盘西化迹象明显。
就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整个世界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1914年8月起,一场以欧洲为主战场并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发生了。在这场持续四年之久的战争中,近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八年,英国被削弱,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覆灭。战争的空前残酷、民众生活的极度痛苦,以及人们精神的空虚和道德的颓废,使一大批立志救国救民的先进分子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吸引了几代中国人的西方文明光环黯然失色,对近代西方文明的景仰在他们心中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