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消息传到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人们欣喜若狂,连日举行游行,沉浸在“公理战胜强权”的兴奋当中。不少北京学校的学生还跑到美国使馆高呼“威尔逊大总统万岁”。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几项合情合理的要求。但是,操纵巴黎和会的列强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原先德国在山东强占的领土、铁路、矿山及其他一切特权,都归日本继承。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北大学生决定于5月4日举行学界大游行。从此日起,北京大中专学校学生冲破军警的层层阻挠,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演讲宣传,倡导抵制日货,组织义勇军。正当北京的学生斗争如火如荼之际,上海工人从6月5日起自行举行罢工,而且推动了全国工人罢工风潮的兴起。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以及他们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都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尤其是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强大力量,在“劳工神圣”口号的感召下,自觉地走上了与劳动者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五四运动》

与列强的卑鄙行径相比,1919年7月25日,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政府通过侵略等卑劣手段从中国攫取的一切权益。1920年9月27日,它又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除了重申《第一次对华宣言》的主要内容外,还建议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和缔结友好条约。这种强烈的对比,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苏俄政权的性质及其创建理论和价值目标。其实,在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发表前夕,李大钊就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学习十月革命。他认为,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是世界的新文明的新曙光。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推动下,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逐渐成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特别是经过一段“与劳工为伍”的实践锤炼之后,一批先进分子相继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干部条件。在他们的努力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用过的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从传统农业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变,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使得中国传统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依然存在,且人数始终占据很大比重。而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先后诞生,且迅速成长,成为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力量。从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看,上述阶级所起的作用各不一样:

作为地主阶级和国外侵华势力政治总代表的清王朝和北洋军阀集团,也曾经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物质甚至制度之长来弥补自己之短,诸如洋务运动、晚清新政甚或预备立宪等,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根本不敢触动封建专制主义权力之基的传统纲常礼教,甚至北洋军阀集团在专制王朝被推翻后还不遗余力地倡扬专制文化。因此,他们一直是近代中国革新的对象。不可否认,在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内部曾经出现过改革派,但是他们的政治主张出发点其实也是为了维护专制王朝的统治,只是他们那些关心民生、改革弊政、了解西方、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解脱出来的主张对后来的人们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因而具有历史积极作用而已。

作为传统革命主要力量的农民阶级,在进入近代社会之后,他们的生活处境比过去更加困难。首先,传统的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依然存在;其次,西方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取的巨额赔款等经费大部分必须由农民来承担;再次,剥削制度下的近代化过程又总是以牺牲乡村和小农利益为代价的。晚清和民初,农民造反、起义持续不断。影响大的依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白郎起义,但后两者无论是纲领的明确、组织的严格、影响的深远,都无法与前者同日而语。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已经明确地表明了进入近代之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价值不能等同于古代,因为农民本身并不是近代化的代表和领导力量。

近代中国各主要阶级中,资产阶级的阶层分类和来源最为复杂,以与政权和外国资本关系的密切程度和财富的多寡为准,分为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政治立场上,按坚定性和彻底性排序,则次序相反。从时间先后看,最早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与地主阶级洋务派处同一时代,面对一样的问题,表达的志向却超越当权者们的意愿;而基于民族危机产生的维新派和革命党人则基本分别反映了当时诞生不久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下层及小资产阶级的诉求。在其后的风云变幻中,两派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政治效仿模式,争夺一些共同的政治、物质资源而互相攻击、论战,尤其是在清廷宣称预备立宪之后达到高潮,最终的胜利结果当然属于革命派。不过,革命成功之后,帝制的复辟既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整体的软弱性和动摇性,又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及小资产阶级政治领袖的不成熟。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则是革命党人继制度革命屡遭失败之后的反思,也是对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局限的补缺。但文明国家之间发生的世界大战及其惨景,以及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利益的践踏,击溃了近代先进分子们对西洋文明的憧憬追慕,不少人从欧风美雨中清醒了过来,把目光转向了北方近邻俄罗斯。

从以上各阶级的代表力量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努力及结果看,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实属于世界革命潮流的推动,实属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实属于80年来一代代有为的中国人为了民族富强振兴、人民自由幸福奋斗拼搏的自然而又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