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屎”多

症状:眼屎多,并伴有食欲不佳、牙龈肿痛、内热、大便干结等上火现象。

偏方:清胃经、清天河水、清肝经50~100次,每日1~2次。

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眼屎”为透明或淡白色,量较少,而且能及时从泪道排出,不易被人察觉。一旦眼屎增多或伴有性状的改变,即表明身体状况不佳或者眼睛发生疾病。

中医认为,眼屎和肝气密切相关。如果发现宝宝眼屎比较干硬,则是肝气旺盛的表现;如果宝宝的眼屎变得稀糊而发黏,则是肝气不足的表现。引起宝宝眼屎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上火”。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早上起床时,如果发现宝宝眼屎呈黏性或干后呈固状,往往表示宝宝出现因饮食不当而致的“胃火过旺”或情绪激动而致的“肝火过盛”等。

figure_0031_0013
及时清理孩子眼部分泌物。

小儿胃火过旺表现为胃部烧灼反酸、疼痛、腹胀,口干口臭,牙龈肿痛,便秘或者是大便稀烂等。胃火也被俗称为“胃热”,一般是由于饮食不当所引发的火气,通常是由湿热或食滞两方面的原因所致。胃火也有虚火与实火之分。虚火表现为胃口不佳,食欲不振,腹胀,舌红、少苔,并伴有轻微的咳嗽;实火则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较硬,上腹部不适等。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火与人的情绪密不可分。肝火是肝脏内阴阳失衡后出现的热证。一般患儿多会表现出心情烦躁,爱发脾气,情绪不稳定,另外还会出现头晕,面红耳赤以及胸胁疼痛等,还会有口苦和黄疸。肝的“实火”为肝阴正常,肝阳旺盛,导致阴不敌阳。患儿大多表现为眼屎增多、牙龈疼痛、喉痛、口舌生疮、口渴欲饮、内热、大便干结等。

如果宝宝有上述症状,妈妈可以通过推拿的方法来帮宝宝降体内的“火”,方法如下。

(1)清胃经:以一手拇指指腹或桡侧面,自小儿掌根推向拇指指根,推大鱼际外侧缘50~100次。清胃经主治消化道疾病,缓解呕呃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胃火旺等症。

(2)清天河水:按摩者用一手食、中二指指腹沿小儿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即推大陵至洪池50~100次。清天河水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寒热往来等一切热证和弄舌、重舌、惊风。

(3)清肝经(平肝经):以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纹面自小儿食指指根向食指指尖推食指末节掌面螺纹面50~100次。清肝经常用于肝胆系疾病,如烦躁不安,急、慢惊风,伤风感冒,伤寒发热,目赤,昏闭,肝郁脾虚泄泻,五心烦热,口苦咽干肝炎等病症。可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每日给宝宝按摩1~2次,症状缓解后停止。

除了推拿法,妈妈要注意对小儿饮食的调理。中医在治疗胃火时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不要吃过热、过甜、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以清淡食物为主,饮食要节制,不宜食用高热量上火的食物,如油炸类、饼干、花生等坚果,可以适当补充时令性的果蔬,注意口腔卫生。降胃火除了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以外,还应该注意规律生活,提高睡眠质量。如果睡眠不好,身体过度劳累,就极易产生胃火。小儿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晚上尽量早点儿休息,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便于增强体质。同时,宝宝要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吃完饭后要及时漱口,用质地柔软的牙刷清理舌苔,抑制口腔细菌生长,减少口臭的发生。

在食疗方面,鲜萝卜汁、绿豆粥、西瓜都是去除胃火的很好的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莲子、芡实、淮山药等也是健脾开胃的食物。对于胃火过热的小儿,可以通过吃西瓜来降胃火,当然脾胃虚寒的小儿还是要尽量少吃。

日常保护宝宝的眼睛要从细节做起,尽量不要让宝宝用手揉眼睛,宝宝的洗脸毛巾、脸盆要经常消毒和晾晒;如果家里有人得了眼病要少接触宝宝,个人用品一定要分开,以免交叉感染;房间要经常开窗透气,保持屋内空气流通。

眼屎可能还提示宝宝有某些眼科疾病,比如眼部感染发炎。如果宝宝一出生就眼泪汪汪,并且经常有眼屎、分泌物或感染发炎的症状,则可能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那就需要到医院经过专科医生的检查后才能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