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

症状:生理性盗汗,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衣服和枕头,熟睡后1小时渐渐收敛,醒后汗止。

偏方:九味汤:准备桑叶、玄参、麦冬、白芍、当归各10克,乌梅6克,五味子3克,天花粉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小儿盗汗是指小儿在睡中出汗,醒即汗止,这大多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以致阴阳偏盛偏衰,腠理开阖失调,以致寐则汗出、醒则汗止的一种病症。

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它分为两种。一种为生理性盗汗: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调节功能也不完善,活动时容易出汗。再加上小儿皮肤含水量大,如遇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太多,机体为了调节人体体温,通过出汗把机体过多的热排出体外,也会在睡眠时出汗。如果宝宝入睡前活动过多,或吃过东西,胃液分泌增加,汗腺分泌也会随之增加,孩子熟睡后,有时会有出汗现象。如果不伴有其他症状,只要孩子的精神、饮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则无须治疗,过段时间就会自愈。

还有一种为病理性盗汗,这种出汗往往发生在小儿安静的状态时,也可见全身或半身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小儿夜间出汗较多,一般是体弱的小儿,在白天过度活动,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深睡后,汗逐渐消退,如缺钙、患佝偻病的小儿多见这类出汗。如果小儿不仅前半夜多汗,后半夜甚至天亮前也多出汗,这种出汗也就是医学上称的小儿盗汗。小儿盗汗多见于患活动性结核病,是活动性结核病病菌感染的中毒症状。注意,患结核病的小儿不但出现盗汗,还常伴有小儿消瘦,午后低热等症状。

如果你的宝宝只是在睡后一两个小时之内出汗,这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也可以帮孩子做好预防工作:睡前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穿堂风;睡前不要剧烈地活动和吃得太饱;睡觉时不要穿太多衣物,以防热得出汗。

要是宝宝盗汗严重,且能排除疾病原因,那么就可以试着煮九味汤给孩子喝。取桑叶、玄参、麦冬、白芍、当归各10克,乌梅6克,五味子3克,天花粉10克,甘草6克,一同煎水,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中医认识:小儿盗汗,自古以来常按自汗气虚、盗汗阴虚论治,但是临床上这两者很难分辨清楚,而且导致盗汗的原因并非是纯粹气虚或阴虚。《阴阳别论》中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小儿盗汗乃寐则卫阳乘虚而入,血气无以固表,故腠理开而汗出,醒则阳气复旧于表,其汗乃止。总之,汗之为病,正如:“以阳气为运用,以阴津为材料。”汗发于阴而出于阳,其根本在于阴中之营气,而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故汗证之因,总由阴阳偏胜所致。而本偏方九味汤兼治表里,调和营卫,使阳生阴长、阴阳平衡,则汗自止。桑叶甘寒微苦,能疏散风热,疏表散邪,解表清热,养阴生津;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麦冬与玄参并用,滋阴降火,益胃生津;以当归配白芍,补血敛阴,养血润燥;以乌梅、五味子,酸收敛汗;且合甘草,以酸甘化阴。全方合用则津液充而郁热除,卫表固而腠理实,安内攘外,盗汗除也。

盗汗的小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妈妈给小儿拭汗时要用柔软干毛巾或纱布擦干,勿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平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小儿体质。注意运动完之后,要多饮水,补充身体水分。

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以增加动物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为主,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忌食生冷食物以及饮料,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多食用健脾食物:对于自汗的小儿,家长要注意多给小儿补充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大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红枣等,这样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多摄入敛汗清热食物:对于盗汗的小儿,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收敛盗汗的食物,如核桃、黑豆、桂圆、猪心、黑木耳等,这样可以安神补气,有助于病情恢复。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款食疗方山药蛋黄粥,它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敛汗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调治小儿自汗、盗汗等。

山药蛋黄粥

材料:山药20克,芡实10克,熟鸡蛋黄1个,薏米30克,糯米30克。

做法:芡实、薏米研磨成粉末,熟鸡蛋黄压碎,备用;山药去皮后、洗净,切成小薄片或切成丁,备用;糯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文火慢煮,调入芡实、薏米粉末,加入山药拌匀,熬煮成稀粥时,将压碎的蛋黄放入粥中,混合后,稍煮片刻,即成。

figure_0031_0012
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