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
孔子学说的道德核心是“仁”,认为“德润身”“仁者寿”,仁爱厚德的人会拥有良好的心态,身心健康。儒家学说的三纲领提出“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要求人坚定信仰,克服七情六欲各种杂念,使内心清净,最终获得真知正道,达到仁的境界。
孔子认为“大德者必得其寿”。因此,人们应该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孔子一生以乐学养生,在行为修养、情感修养、性格修养方面,强调“恭、宽、信、敏、惠”,并把中庸作为人修养自身的总原则。“中”即中和,“庸”即用、常,人应“用中和为常道”,控制好情感思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行举止恰到好处。
儒家把生命看成实现理想的载体,认为仁德的人乐观大度,没有忧愁。在先秦时代,孔子之所以享有73岁高寿,是因为他非常注重饮食卫生,坚持食养的原则和注意饮食宜忌。他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顺应四时,在饮食卫生方面提出“八不食”的膳食禁忌。除了他科学地遵循养生之道外,博学多才,还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都有利于他的健康长寿。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