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寺庙
-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政协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
- 1052字
- 2024-11-02 08:26:23
莲花寺
莲花寺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徐各庄村西,大觉寺南约500米的山环中。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曾多次重修并扩建至今日规模。
寺依山而建,分上下两层,由山门及四合布局的三座并列的院落组成。一层有山门三间,坐南朝北,筒瓦清水脊,两扇院门仍为原寺旧物,上刻有双钩体“神茶壁垒”四字。两旁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遥山皆有情。进山门南行二十余米右转,有石阶通道可上二层。石阶南北两侧建有房屋,北侧房屋已改为现代建筑,南侧五间为香积厨(即寺内的厨房),已残破不堪。
二层平台建有三座并列的、坐西朝东的院落。中院为正院有殿堂两进,前殿面阔三间,建筑面积66平方米,硬山调大脊,石券门,两侧各有耳房一间。正殿面阔三间,硬山调大脊,两侧各有耳房两间。南北各有配殿各三间。各殿均绘有彩画,虽已被红漆覆盖,但从其勾勒轮廓中可以辨认识出,前殿、正殿的彩绘均为和玺彩画,南北配殿为旋子彩画。南跨院有正房三间,南配房三间,及倒座房三间。北跨院有正房三间,北配房三间,及倒座房三间。该寺的主体建筑,均为清末重修时的建筑,仅个别房屋有所改变,屋顶改为现代形式。原有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整。
莲花寺的主体建筑均为坐西朝东,依山而建。而其正门却不同于一般寺院,位于主体院落的数十米之外,坐南朝北。
寺内现存有碑刻五方,分别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告示碑,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莲花寺碑记》,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莲花寺碑记》《长生禄位碑记》及《传临济正宗三十五年世佛泉安和尚塔铭》等。
从《告示碑》《重修莲花寺碑记》所记载的内容中可知,莲花寺建于明代,但当时“庙址狭隘”,光绪十八年许双明、翟双庆等重修殿宇并扩建;光绪二十八年陈信才、傅崇安、张崇元等人,又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始有今日规模。并将其作为太监养老送终之所。在其新建房屋墙上的《长生禄位碑记》中,记述了李乐元、张元福等在此生活过的60余人的牌位。
莲花寺南约一公里处,建有莲花寺太监的墓地,墓内至今仍立有民国十三年(1924)《莲花寺茔地碑记》。此碑详细记述了墓地的建立情况、占地面积、四至方位等内容。
莲花寺内还有《传临正宗三十五世佛泉安和尚塔铭》,泉安和尚为大觉寺的高僧,至今大觉寺内还保存有其经版语录。至于塔铭如何流落于此却不得而知。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莲花寺成为平西抗日武装、中共北平市委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北平市委曾在此与日军进行谈判。其北院正房就是当时进行谈判的会议室。
现莲花寺格局基本保存原有形式。
2014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摘录《海淀文史——北部访古》王晓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