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寺庙
-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政协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
- 1187字
- 2024-11-02 08:26:20
西埠头兴善寺
兴善寺位于海淀苏家坨镇西埠头村,因在该村东头,当地百姓又称“东庙”。该寺为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司设监太监黄珠所建。
兴善寺坐北朝南,四合布局,原有院落3进,即前殿、中殿和后殿。由于年久失修,修筑物难抗百年风雨。据1958年4月普查,该寺山门一间,元宝顶箍头脊,筒瓦砖面,面阔2.1米,进深1.5米。东西两厢配殿各3间已拆除,改建为马棚和仓库。前殿3间,硬山调脊,吻兽,筒瓦砖墙,大式做法,面阔9.5米,进深7.5米。后两层院(左伽兰堂、右祖师堂)均拆除,改为农业社场院。前殿前有螭首龟趺碑2座。另有白果树2株。山门前有铁钟一口,高0.5米,口径0.3米,光绪十九年(1893)造,已残。山门西存有明代石人。
1980年普查不见山门和山门旁石人、铁钟,也不见已被翻改的马棚和仓库。存前殿3间,高8米,面阔11米,进深7.5米,屋顶灰色筒瓦,脊形,大吊脊。单层硬山,有琉璃大吻。大木:小式做法。天花:现代纸糊顶棚。地面:方砖铺地。柱型:圆形。柱础:古镜式。前檐:前檐无廊,门窗为5抹,隔扇门内扇窗改为现代形式。槛墙:为青砖丝缝墙。后檐:露檐青砖丝缝墙。山面:青砖丝缝墙。台基:长方形青条石,宽0.8米,长12.7米。台阶:四级长方形如意踏垛。
2003年11月笔者(徐征)踏查,见殿顶和门窗已经残破,四级踏垛倾斜。为西埠头大队仓库。庙前有明代正德碑2座,东碑《创建兴善禅寺碑记》,由大学士李东阳撰。碑头0.65米,碑身1.54米,碑宽0.76米,碑厚0.21米。屃高0.59米,长1.7米,宽0.82米。内容:“公复仰感无涯,俯思幸会:珠叨侍枫宸,得食恩禄有日矣。忆我恃怙,悖违侍养有稔矣……”西碑《大明兴善禅寺碑铭记》向东倾斜,由翰林学士张天瑞撰。碑头0.44米,碑身1.45米,碑宽0.74米,碑厚0.79米,屃高0.46米。内容:“司设监太监黄公珠祇有主命,有事于兹山,遂指捐已资购地分工,山采陆运。盖造梵宇一区,额曰兴善。首列山门,中立佛殿,左列伽蓝堂,而拥护之,右列祖师堂,而翊卫之……”“动工于弘治甲子(1504)三月十一日,落成于正德丙寅(1506)七月十五日。”院内有银杏树2株,东一株干径1.3米,北京市林业局标为一级古树13792号。西一株干径1.4米,北京市林业局标为一级古树13791号,这两株银杏树老枝横生,树梢已枯死。
修复后的前殿
前殿旧照:大殿、古树、碑
兴善寺遗存的前殿和石碑具有文物价值,第一,500多年前,人们在此“作善降祥”启发后人要从善如流,多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事,反对“牯于私欲,失其良心”,以利加强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第二,《大明兴善禅寺碑铭记》碑阴有“各村施财檀越寺其名”,记录着海淀区境内20余村名,这对于研究地名成因、变化和断代是一个重要依据。第三,兴善寺的殿房规模和碑刻对于研究太监黄珠功德、户部尚书李东阳、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张天瑞、文渊阁周文通、文华殿李纶的文学遗存,提供了实物资料。
2014年1月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进行修缮,修复前殿、西配殿及山门殿,使破旧的庙宇焕然一新,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