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寺

秀峰寺位于鹫峰山脚下,北安河村西,是明至民国时期著名的寺庙。寺始建年代不详,明宣德八年(1434)至正统二年(1437),由太监高让与住持僧智深以及数位太监“舍己赞助”重修。经过五六年的修缮“山门卓犖,殿宇巍峨,丹雘晶莹,金碧焕烂,垣墙缭绕,廊庑翚飞。”(见《敕赐秀峰寺碑记》),并由正统皇帝敕赐名额秀峰寺。

秀峰寺

一进院落正殿

秀峰寺原来属于山下北安河村的长明寺,至清朝末年,“废无居人,牖户尽撤,殿宇渐圮”。民国初年,刘仲鲁、宝瑞臣、饶敬伯等人,创立鹤群社,利用此寺并将其修缮,使之成为“觞咏消夏之所”。民国十四年(1925)春,寺僧将寺产收回,交给道士王修真租用,并将寺外山场一并租给王修真,王修真将寺改为修真观。民国十七年(1928),大律师林行规购得此寺。将观复为原寺名,并由宝瑞臣题写匾额“秀峰古刹”。林行规与友人一起共同使用此寺。据民国十八年(1929),《修复秀峰寺记》碑记载:“寺坐西朝东,凡三进,以后殿中间三楹奉佛氏香火,后殿南北两楹留备佛学会参修之地。南北庙各十楹辟为林泉社憩息之所。中殿三楹为图书室,前殿三楹题之曰访农草堂,余自留备游止之用。其北院群房内,拨房三楹捐诸农矿部地质调查所,以备鹫峰地震台研究室职员住宿之所。”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寺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解放以后由国家收回,现由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教学试验林场管理使用。

秀峰寺坐西朝东,分上下两层,一层为主体殿宇正殿及南北两侧配房;二层有后殿五间,南北各有配房两间。寺的正殿内墙壁上镶嵌有两方石碑,北侧为《敕赐秀峰寺碑记》,记述明宣德至正统年间,太监高让等人重修秀峰寺的经过。南侧为林行规《修复秀峰寺记》,记述了林行规收购秀峰寺后,与友人一起使用情况。寺内松柏成荫,环境清幽,是一处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2002年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北京林业大学重新修缮。

秀峰寺旁建有鹫峰地震台,是我国第一座近代地震监测地,建于1930年。寺东侧为向塘庙,供奉吕洞宾,后壁上有二仙传道图等彩色壁画。

摘录《海淀文史——北部仿古》王晓军(秀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