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寺庙
-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政协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
- 4030字
- 2024-11-02 08:26:15
大觉寺
大觉寺坐落在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初名清水院,占地约9500平方米,寺内现存咸雍四年(1068)《大辽旸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石碑,碑中记载:“旸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跨燕蓟而独颖,侔东林而秀出。”可见当时已经是名刹了。金代,是章宗巡幸驻跸之所,为“西山八院”之一。后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遂命中官董工修葺”“北京旸台山,故有灵泉佛寺,岁久弊甚,而灵应屡彰。间称慈旨,撤而新之,木石一切之费,悉自内帑,不烦外朝,工匠杂用之人,计日给佣,不以役下”。经过修缮,“殿堂门庑归焉奂焉,像设俨然,世尊在中,三宝以序,诸天参列”。从此,“遂名曰大觉寺”。正统十年(1445)二月十五日《敕赐颁大藏经扩大觉寺收藏碑记》。正统十一年(1446)三月命工部右侍郎王佑督工修大觉寺(明英宗实录)。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正统十四年(1449)三月,颁大觉寺赐经一藏(《宛署杂记》)。成化十四年(1478)《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正德四年(1509)九月《御赐大觉寺田庄坐落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和硕雍亲王对大觉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增建了不少建筑和景观。如四宜堂院、领要亭等。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以国库存银,重修了寺内的弥勒殿、正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建迦陵和尚的舍利塔。正像《皇上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中载:“而积岁滋久,丹雘剥落。爰加修葺,工既告竣,勒石以纪岁月。”清代英和撰《恩福堂笔记》生动描绘了清代大觉寺景色。“寺建于山腰,远望烟树葱茏,但露浮屠数级。及庙,始见山门,碧瓦丹垣,缭以方沼,有泉出自山巅,盘旋回绕,到处皆通,淙淙,不舍昼夜,与檐马塔铃相酬答,闻之发人深省。寺中花木不多,惟翠竹千竿,高盈四丈,一碧千霄,七尺牡丹一树,花时绚烂甲都下。西山南北梵宇不少,各标名胜,而余独以此寺为最焉。”
1948年海淀解放,大觉寺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1950年北京林学院在此建校直到1953年。后交给林业机械研究所。“文化大革命”后期,林业机械研究所撤销,改成林业部五七干校。1979年大觉寺被列为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在寺内烧树叶,致使将寺内主体建筑龙王堂烧毁一间,另两间也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坏。林业部投资20万元对大觉寺进行保护和修缮。北京市政府对大觉寺非常重视,先后修复了龙王堂、大悲坛、南玉兰院、山门和憩云轩、无量寿佛殿、迦陵和尚塔、原戒堂、南十间等,分别对古建筑进行钻生(古建筑彩画加固保护法)、打点、落架翻修等项施工。原树木的铁护栏已成为仿古青石栏板围栏,与周边古建筑风貌形成一体。经过十多年的修复,古老的寺院又基本上恢复了它的面貌。
平台面照片
大觉寺坐西朝东,保持了契丹人在建筑上喜东“朝日”之俗,其建筑分为北中南三路,依山势层叠而上,中路为六进院落。山门外有影壁一座,硬山筒瓦调大脊,面宽16米,进深1.05米。山门为硬山筒瓦调大脊,不出檐之顶子,共3间,明间为雕莲花石券门,次间为雕菱花石券窗,山门两旁各有侧壁(即八字墙)。
山门内有碑亭2个,皆砖结构,筒瓦四坡带顶。北碑亭中立石碑,螭首龟趺,碑阳刻明宣德三年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阴刻正统十一年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南碑亭中立石碑,螭首龟趺,碑阳刻清雍正亲王撰送迦陵禅师安大觉寺方丈碑记;阴刻乾隆十二年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碑亭后为功德池2个,池上有单孔石桥一座。桥面宽7.50米,长16米,桥上有砖砌桥栏杆。功德池两旁有钟鼓楼各一,皆为歇山顶筒瓦带垂兽,下层各有石券门2个,石券窗2个。
山门
天王殿3间,硬山筒瓦调大脊带吻兽和垂兽,殿式做法。上悬木匾为“圆证妙果”。天王殿南北各有便门一个,靠便门有南北配房各3间,为硬山布瓦箍头脊。
正殿5间,又称弥勒殿,前设月台,后有抱厦。为黑琉璃瓦绿剪边,云歇山顶带吻兽和垂兽,殿式做法,前檐悬“无去来处”匾。建于明代,面阔35米,进深18米。殿内供三世佛,木质盘龙藻井,殿两侧有十地菩萨像。南北墙上有泥制二十诸天像。板壁后为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像。正殿之东有南北配殿各3间。再东边各有耳房1间。与东配房相接。南北配殿之西边各有过道门一个,可通南北二院。过道门为硬山筒瓦元宝脊。殿前北侧立大明敕谕碑,碑阳为弘治十七年大明敕谕,碑阴刻有明宣德十年、成化十五年、弘治十七年寺内庙产情况。
大明敕谕碑
正殿后为无量寿佛殿5间,即十八罗汉殿,前明间抱厦大式做法,带吻兽和垂兽。建于明代,面阔31米,进深14米,内供一佛二菩萨。板壁后有泥制海岛观音悬塑。殿前檐悬“动静等观”匾。无量寿佛殿南北各有配房10间,配房为砖砌硬山筒瓦箍头脊带垂兽。无量寿佛殿前两侧各有石碑一座。北石碑为正统敕谕碑,高1.85米,宽0.7米,碑文记载皇家颁赐大觉寺大藏经。南石碑为御制重修大觉寺碑,碑刻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高1.95米,宽0.71米,碑文记宪宗之母周太后出资修建大觉寺的历史。无量寿佛殿前北侧有千年古银杏树,树围8米,树高20米。
古银杏树
无量寿佛殿之后,为大悲坛(原藏经楼),大悲殿双层建筑,面阔5间,原为寺院藏经楼之所,二层具有“最上法门”匾额,为清醇亲王奕手书。坛北侧有辽咸雍四年(1068)三月立石碑一座,高1.8米,宽0.8米,记载大觉寺早期历史,是大觉寺信史的开始,为珍贵文物。
坛后有舍利白塔一座。塔刹为铁圆顶,下有石雕十三天,塔身为砖砌圆形,上有石券窗一下。塔腹下为两层砖砌须弥座,塔高12米,座径7米。塔后为龙王堂2层3间,悬山筒瓦元宝脊,堂前有泉池一个,称之“龙潭”。周以栏板围砌,靠西部壁下有石雕吐水。
北路为僧房,山门内北侧为方丈院,有门楼一座,进门为影壁,两进四合院,古建筑约500平方米。方丈院西为北玉兰院。“香积厨”7间,坐西朝东,灰筒瓦卷棚顶,修复古建筑200平方米。玉兰院北为碧韵清池。灵泉北股之水流进石雕的水池,水池长2米,宽1.3米,深1米,池西沿镌刻“碧韵清”三个字。池两壁各有一个凹槽,可以等量地储水和出水,碧韵清之西为斋堂5间,硬山筒瓦元宝脊。斋堂东有北方丈院,四合建筑,再北为马王院,其西院北廊下为地藏庙院。此三院目前未恢复。
南路有戒坛5间,硬山筒瓦箍头脊大式做法。由戒坛向西进垂花门为南玉兰院,院北侧殿四宜堂,前植玉兰两株,树龄已三百余年。有“古寺兰香”之说,再向西有“鼠李寄柏”之称。由北玉兰院往西为憩云轩5间,前有抱厦,歇山筒瓦箍头脊。再往西半山上有领要亭,建于清雍正年间,六角攒尖顶,大式做法,造型古朴雅致,木匾“领要亭”三字为清高宗弘历所书。
舍利塔
大觉寺的山水、佳木、古碑和额联享誉四方。“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可见辽代阳台山就闻名遐迩。明清对此山也是赞不绝口,高宗弘历诗中有“层峰屏峙后”句,西山起伏褶叠山势集中于阳台山。大觉寺的水一泓清泉,故而辽代称“清水院”,明代称“灵泉寺”。龙王堂前有龙潭,池水有一座雕着三个山峰的石山,山根吐水,射入山中水洞形成“喷流射窦”之妙。池中泉水通过南北两个出水口溢出池外,沿石槽乱闯,叠瀑奔流到功德池。两厢环水,称之“二龙戏珠”,水流至长方形人造石箱中,又成一景“碧韵清池”。大觉寺的佳木早有闻之,千年的银杏树,百年的古玉兰,足使人无限感叹。北院的娑罗树均极名贵,功德池稍东,有株桧柏在半空的树干心部寄生一株老藤,形成罕见的共生树。院内佳木成林,榆、槐、杉、桑、核桃、海棠、竹子疏密有致。因此,清世宗胤禛在诗中称“人从树杪行”,高宗在诗中有“迤逦入林庐”,赞银杏“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
大觉寺的殿堂轩亭有很多额联,语义深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是难得的人文景观,又是一种文学遗产。额指的是匾额,联指的是楹联。大觉寺的额联为其幽美的环境画龙点睛,如弥勒殿额曰:“园证妙果”,正殿额曰:“无去来处”,无量寿佛殿额曰:“动静等观”,大悲坛额曰:“最上法门”,皆弘历书。世宗胤禛书“四宜堂”。弘历书额“寄情霞表”。联曰:“清泉绕砌琴三叠,翠篠含风管六鸣。”又联曰:“暗窦明亭相掩映,天花涧水自婆娑。”憩云轩,内额“涧响琴清”,联曰:“风定松篁流远韵,雨晴岩壑展新图”。又联曰:“泉声秋雨细,山色古屏高。”
千年古玉兰树
无量寿佛殿
辽碑
大觉寺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景观,备受人们青睐,人们总结出大觉寺“八绝”:灵泉泉水、二龙戏珠、碧韵清池、辽代古碑、千年银杏、藤李寄柏、松柏抱塔、古寺兰香。
清朝皇帝与大觉寺有密切的关系。康熙十九年(1680)四月下旬,玄烨一行由巩华城出发来到西山大觉寺,据弘历诗注“康熙年间,皇祖每驻跸于此,有赐”。世宗胤禛为雍亲王时,经常参禅。他对大觉寺的方丈迦陵性音恩礼备至,把性音的著作编入大藏。胤禛还为迦陵亲笔写了《送迦陵安大觉寺方丈碑记》,命性音到大觉寺住持方丈,他自己也曾住在寺中。性音圆寂后,下令追赠国师,赐给谥号。雍正御制大觉寺诗颇具意境:
翠微尘外境,峰壑画图成。
寺向云边出,人从树杪行。
香台喧鸟语,禅室绕泉鸣。
日午松阴转,钟传说偈声。
乾隆十二年(1747) 《皇上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同年《御制初游大觉寺诗》曰:
灵渊谢神贶,古寺问佛津。趁此山路便,况逢雨霁辰。
清爽佛人面,微风袭草芬。禾黍连远树,勃然生意新。
旸台最高峰,未到意已欣。迤逦入林庐,便舆步法门。
石桥似虎溪,菡萏摇涟沦。一一莲花上,疑有天女伦。
月相巍殿中,调御信独尊。云湫泄山半,下注如垂绅。
循流登其巅,乃至水之源。不溢亦不涸,彻底石粼粼。
时复见泳游,故知非凡鳞。稍憩白板室,洒然城绝塵。
鸟语似谈梵,树影全标真。拟参大觉旨,翻歉语句频。
乾隆还写了不少大觉寺的诗。
大觉寺是名胜古迹,又是朝拜妙峰山的香道,故而游人香客来此观瞻不绝。明代王嘉谟,有《北山大觉寺》诗,云:
石磴何年驻跸临,松槐气色尚严深。
晴云十丈屯寒翠,飞瀑半空喧昼阴。
清水不流陈粉泽,灵泉习听晓钟音。
盘珊圮阁看碑碣,故苑风光无可寻。
诗中透露出的“石磴”、“松槐”、“碑碣”、“故苑”今犹在。
大觉寺是北京史上悠久的一座古代名刹,也是西山中现存较完整的一处寺院禅林,遗有诸多珍贵文物和名贵花木。
1979年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