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人际沟通的层次

人际沟通是有层次的。人际沟通的能力有强弱之分,高下之分。就人际沟通能力而言可分为三个层次:沟而不通;沟而能通;不沟而通。

1. 沟而不通

沟而不通的原因很多:或者在沟通方,不主动,不善于沟通;或者在沟通的另一方无沟通意愿,比较固执听不进意见;或者沟通场合不对,条件尚不成熟等。

请看太太催着先生接电话的故事:

先生又火了

先生一进家门,太太就急着对先生说:“有三个电话,赶快去回。”先生就一肚子火,心想:“我辛苦了一天,让我休息一下不好吗?电话比我的命还重要吗?”只是一句话就不高兴了,没好气地说:“你就不会接?”于是下一次有电话也不敢跟先生讲,先生回家坐在沙发上,一看茶几上有三个号码,问太太:“这是什么?”“三个电话。”“这么重要的电话都不跟我讲,你人在家跟没在家一样?”他又火了。于是太太就觉得先生修养不好,先生觉得太太根本不像个太太,该讲的话不讲,不该讲的话拼命讲。这到底是谁的错?

太太催着先生接电话,先生发火;太太不敢对先生讲,写条子告之,先生又发火。太太左右为难,无法与先生好好沟通,结果互相指责。

再看另一对夫妻沟通方式的趣事:

用纸条沟通的夫妻

一对夫妻有天闹不和,打算各睡各的,互不讲话,有事写纸条。晚上,丈夫给妻子留了一张纸条,上写:“明天我有个会议,早上7点叫我”,然后放在妻子的床头边。第二天,丈夫醒来一看已经8点了。他非常气愤,跑去质问妻子,但是发现妻子早已经出去了。他没办法,又回到卧室,发现枕边有一张纸条,写着:“死鬼,都7点了,还不起床。”

丈夫不说话用纸条沟通,妻子也不说话,也用纸条沟通,可惜误事了。这是沟而不通的典型案例之一。

2. 沟而能通

沟而能通,比沟而不通进了一步。或者沟通双方都有沟通的意思,或者沟通双方都有沟通的善意,或者双方的语言表达得体,或者双方都兼顾说话的场合等,为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

请看一个年轻人问路的案例:

无礼与有礼

过去,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看已近黄昏,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正在着急,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背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人回答:“5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5里,5里,什么5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5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掉转马头往回赶。追上那位老人,急忙回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头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年轻人骑马赶路,对老人无礼,老人指错路;年轻人反思改过,热情称呼老大爷,老人热情款待。可见沟通礼仪多么重要。

再看一位父亲对女儿成长烦恼的指引:

父亲与女儿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放入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想知道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碗中,把鸡蛋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倒在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起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一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那杯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声问到:“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多么高明的父亲!他对女儿的指导充满哲理,女儿自然深受启发。这是沟而能通的典型案例。

3. 不沟而通

不沟而通,又比沟而能通进了一层。这是一种高超的沟通技术。中国人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就是不沟而通。有时人们不需要说话,只用眼神动作就能传情达意,双方心知肚明就达到默契。

请看一位董事长为关窗开窗伤脑筋的事情:

董事长的疑虑

有一次,董事长主持会议,由于他十分重视这次会议的品质,因而对上级贵宾喜不喜欢打开窗户非常介意。打开窗户,恐怕外面的嘈杂声音会传进来,使得上级贵宾不耐烦;关闭窗户,又怕空气不够流通,影响上级贵宾的情绪。只要窗户的开启或关闭不合上级贵宾的意思,就可能会降低会议的效果。他没有办法直接请问上级贵宾要不要把窗户关起来或者让它打开着,因为问了等于白问,上级贵宾大多这样回答:“随便,都可以。”上级贵宾并不是没有主见,也完全不是客气,而是一旦回答得太肯定,大家会传话出去:“好官僚,一定要把窗户关上,根本不管大家的感受。人那么多还要关窗户,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或者“官僚十足,董事长问他要不要关上窗户,他毫不客气地下命令:不用。打官腔打惯了,对谁都改不了,真是可怕。”无论怎么回答,对上级贵宾都很不利。

董事长只要用眼睛看着那位有良好默契的干部某甲,某甲就会自行思索:“有什么事情要我做呢?”他知道此时此地不宜发问,其实也用不着开口,他看看周遭的事物,想想可能的状况,很快就体会出董事长的用意,站起来走过去把窗户关好。上级贵宾由于不是出于董事长的指示,才敢告诉某甲:“不要关,开着比较好。”某甲回答:“对,对,开着空气更流通。”把董事长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

董事长为开窗关窗事左右为难,用眼神示意手下干部某甲,某甲心领神会,见机行事,难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就是高度的默契——不沟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