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落叶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控原色图鉴
- 王江柱 王勤英 仇贵生
- 1440字
- 2020-08-28 17:54:54
房枯病
【症状诊断】房枯病又称轴枯病、穗枯病、粒枯病,主要为害穗轴、果柄和果粒,有时也可为害叶片。穗轴、果柄受害,初期先产生圆形至椭圆形暗褐色至灰黑色病斑,稍凹陷;扩展后导致穗轴或果柄呈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或干枯(彩图6-174、彩图6-175),进而使病部以下组织干枯,果实生长受阻,果粒开始变软,果面产生皱纹(彩图6-176、彩图6-177);后期果粒干缩成僵果,残存于植株上不易脱落(彩图6-178)。果粒受害多发生在果穗生长中后期,初期果蒂端失水萎蔫,产生不规则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形成暗褐色至紫褐色病斑,并扩展到全果,使果粒腐烂凹陷,表面散生出许多小黑点(彩图6-179)。叶片受害,初期产生圆形小斑点,扩大后病斑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后期病斑中部散生有小黑点。
彩图6-174 房枯病导致穗轴腐烂
彩图6-175 房枯病导致穗轴干枯
彩图6-176 穗轴受害后下端果粒变软萎缩
彩图6-177 穗轴受害,下部果粒失水干缩
彩图6-178 房枯病为害后期,导致形成僵果
彩图6-179 房枯病为害严重时,整个果穗干缩成僵果
房枯病与白腐病的果粒症状相似,较难区别,但两者的主要不同点为:房枯病的病果在萎缩后产生稀疏的小黑点,颗粒较大,病果不易脱落;而白腐病的病果在干缩前就已产生密集的灰白色小粒点,颗粒较小,且病果极易脱落。
【病原】葡萄囊壳孢菌(Physalospora baceae Cavara),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腔菌目;无性阶段为葡萄房枯大茎点霉[Macrophoma faocida(Viala et Ravaz)Cav.],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病斑表面的小黑点主要是其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房枯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及子囊壳在病果穗等病残组织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为害。初侵染所致病斑不久即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条件适宜时再侵染可发生多次。该病主要发生在葡萄生长中后期,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北方产区一般在6~7月份开始发生,8~9月份为发病盛期。果实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果园郁蔽等环境下病害发生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欧亚系统葡萄较感病,如龙眼、玫瑰香等。
【防控技术】房枯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6-13所示。
图6-13 房枯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搞好果园卫生 冬剪后或落叶后,彻底清除架上、架下的病僵果、病叶等病残体,集中带到园外烧毁,消灭病菌越冬场所。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穗,带到园外销毁,减少田间发病中心。
2.加强果园管理 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按比例科学使用氮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生长季节,及时摘心、整枝、打杈,使架面通风透光,并注意及时排水,降低环境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尽量实施果实套袋,保护果穗免受为害,但套袋前必须均匀喷施一次安全有效药剂。有条件的果园可以实施避雨栽培,有效减少雨水传病。
3.生长期喷药防控 从葡萄落花后1.5个月左右或果粒膨大后期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3~5次,重点喷洒果穗。对于套袋葡萄,套袋前必须均匀周到喷药1次,套袋后可不再用药。效果较好的药剂有: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2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600~8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600~700倍液、68.75%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