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

葡萄锈病在我国各葡萄主产区均有发生,但以南方葡萄产区较为常见。该病主要为害葡萄叶片,严重发生时导致叶片丧失光合作用功能,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早期落叶,对葡萄树体生长、枝条成熟、营养积累及产量均有较大影响。

【症状诊断】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首先在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的黄色小斑点或小黄斑,斑点周围呈水渍状(彩图6-69);而后逐渐在病斑叶背面产生出锈黄色孢子堆,严重时孢子堆布满整个叶背,使叶背似覆盖一层黄色至红褐色的粉状物(彩图6-70)。秋季,叶背面黄粉状物逐渐消失,并逐渐在叶背表皮下产生出暗褐色、多角形小粒点。有时在葡萄叶柄、嫩梢和穗轴上,也可产生黄粉状物。病害严重时,易造成叶片变褐、焦枯,甚至早期脱落。

彩图6-69 叶片正面产生有褪绿黄点

彩图6-70 叶片背面布满黄色粉状物

【病原】葡萄层锈菌(Phakopsora ampelopsidis Diet.et Syd.),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病斑背面的黄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暗褐色小粒点为冬孢子堆。

【发病规律】葡萄锈病菌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残组织上存活越冬,第二年越冬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从气孔侵染进行为害。在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堆在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季温度升高后,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经气流传播侵染转主寄主泡花树,并逐渐产生锈孢子,锈孢子经气流传播,从气孔侵染葡萄。葡萄受害后,经7天左右潜育期发病,并逐渐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经气流传播、气孔侵入进行再侵染。锈病在田间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锈病主要为害老叶,葡萄生长中后期发生较多。在高温季节,若阴雨连绵、夜间多露、枝叶茂密、架面阴暗潮湿,则有利于病害发生;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弱容易发病;通风透光不良、小气候湿度高发病严重。

【防控技术】锈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6-5所示。

图6-5 锈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清除越冬菌源 冬剪后或落叶后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各种病残体,集中带到园外销毁,减少越冬菌源。葡萄发芽前,全园喷洒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50~60倍液、或50%硫黄悬浮剂200~300倍液,铲除枝蔓附带病菌。

2.加强葡萄园管理 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培育健壮树势,提高葡萄抗病能力。合理修剪,及时整枝打杈,防止枝叶茂密、架面郁闭,促进园内通风透光。及时摘除发病初期病叶,减少田间发病中心。

3.生长期喷药防控 锈病一般不需单独进行药剂,结合防控其他病害兼防即可。上年发病较重果园,从发病初期或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天左右1次,连喷2次左右即可有效控制锈病的发生为害。常用有效药剂有:12.5%四氟醚唑水乳剂2000~3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600~8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0~700倍液及50%硫黄悬浮剂600~800倍液等。具体喷药时,注意将药液喷洒到叶片背面,以保证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