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锈病

【症状诊断】桃褐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首先在叶片背面产生褐色圆形疱疹状小斑点,稍显隆起,常多点散生;稍后,在叶片正面相对应处出现许多褪绿黄色小斑点(彩图5-392)。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叶背褐色疱疹斑表面逐渐破裂,散出黄褐色铁锈状粉末(彩图5-393、彩图5-394);相对应叶片正面,褪绿黄点逐渐变褐枯死(彩图5-395)。后期,叶背逐渐产生出稍突起的褐色小点。叶片上常散布许多病斑(彩图5-396),严重时病叶易变黄脱落。

彩图5-392 发病早期,叶正面产生褪绿黄色斑点

彩图5-393 叶背面逐渐散生出褐色铁锈状物

彩图5-394 褐色锈状物局部放大

彩图5-395 后期,黄色褪绿斑点逐渐变褐枯死

彩图5-396 发病叶片正面与背面症状比较

【病原】刺李瘤双胞锈菌[Tranzschelia prunispinosae(Pers.)Diet.],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病斑背面的褐色疱疹斑和铁锈状粉末分别是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后期形成的褐色小点为冬孢子堆。该病菌是一种全孢型转主寄生性锈菌,中间寄主为毛茛科的白头翁和唐松草属植物。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落叶中越冬,翌年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中间寄主植物,在中间寄主上产生孢子后通过气流传播到桃树叶片上侵染为害。其次,在温暖地区还能以夏孢子在叶片上越冬,翌年直接传播到桃叶上侵染为害。叶片发病后产生的夏孢子可以进行再侵染为害。多雨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控技术】

1.搞好果园卫生 桃树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注意清除果园内的各种杂草,消灭病菌越冬场所。

2.适当喷药防控 褐锈病多为零星发生,一般果园结合其他病害喷药兼防即可,不需单独进行喷药。个别病害发生严重果园,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2次左右即可。效果较好的有效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6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7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