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落叶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控原色图鉴
- 王江柱 王勤英 仇贵生
- 1485字
- 2020-08-28 17:54:51
第四章 山楂病害
腐烂病
腐烂病是一种重要的枝干病害,在全国各山楂产区均有发生。为害轻时造成树势衰弱,影响产量;为害重时导致死枝死树,甚至果园毁灭。
【症状诊断】腐烂病主要为害主干、主枝,有时也可为害小枝与果实。枝干受害,症状表现分为溃疡型与枝枯型两种类型。
溃疡型 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及枝杈处,春季和夏季衰弱树上发生较多。发病初期,病斑呈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腐烂组织松软,按压病斑可流出黄褐色至红褐色汁液,稍带酒糟味。后期,病斑失水干缩、凹陷,颜色加深,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缝,有时病斑表面也可产生;同时,病斑表面逐渐散生出黑褐色至黑色小粒点,雨后或环境潮湿时其上可溢出黄色至黄褐色丝状物(彩图4-1)。
彩图4-1 枝干上的不规则形腐烂病斑
枝枯型 主要发生在小枝上,衰弱树上较为常见。病斑形状多不规则,迅速扩展绕枝后病斑上部枝条逐渐枯死。后期,枯枝上也可产生小黑点及黄丝(彩图4-2)。
彩图4-2 枝条受害,形成枯死枝
果实受害,多由枯死枝蔓延引起。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至红褐色,有时呈颜色深浅交替的轮纹状。病组织腐烂,稍有酒糟味,后期表面也可产生出小黑点,但很少溢出黄丝。
【病原】黑腐皮壳菌(Valsa sp.),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无性阶段为蔷薇科壳囊孢(Cytospora oxyacanthae Rab.),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病斑表面的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子座组织(内生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黄色丝状物为孢子黏液。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与子座组织(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田间病株及病斑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多雨潮湿或降雨后)溢出病菌孢子,通过风或雨水传播,从各种伤口(修剪伤、冻伤、机械伤等)侵染为害。
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树体上许多枯死组织部位均普遍带有病菌。当树势健壮时,病菌处于潜伏状态,不能导致形成病斑;而当树势衰弱或树体局部衰弱时,潜伏病菌扩展为害则导致形成病斑。一般果园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3~5月和8~9月,且春季高峰重于秋季。
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是导致该病较重发生的主要因素。土壤瘠薄、有机肥缺乏的果园发病较重,大小年频繁交替的果园病害较重,易发生冻害的果园病害亦发生较重。
【防控技术】以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为基础,铲除树体带菌、防控病菌为害为重点,及时治疗病斑、恢复树势健壮为辅助(图4-1)。
图4-1 腐烂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 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按比例科学使用速效化肥,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根据树势及施肥水平,科学疏花疏果,合理确定树体结果量,杜绝大小年结果现象。干旱地区注意及时浇水,平地果园雨季注意排水。
2.搞好果园卫生,铲除树体带菌 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枯枝,集中带到园外销毁。粗翘皮较重的果园,发芽前尽量刮除,但不宜重刮。树体萌芽前,全园喷施1次铲除性药剂清园,杀灭树体残余病菌。清园效果较好的药剂有: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00~6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400~5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200~300倍液等。
3.及时治疗病斑 发现病斑及时治疗,以刮治效果最好。早发现、早治疗,治早、治小。刮治病斑后及时涂药,有效药剂如:2.12%腐植酸铜水剂、3%甲基硫菌灵糊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20~4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50~8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50~70倍液、20%丁香菌酯悬浮剂100~200倍液等。
4.其他措施 注意防控造成早期落叶的病虫害。尽量减少各种伤口,避免过度修剪,禁止严冬修剪,修剪伤口及时涂药保护。易发生冻害地区,秋后及时树干涂白。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6千克、20波美度左右石硫合剂1千克、食盐1千克、动物油0.1千克、清水1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