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固-液反应动力学

固-液反应是指发生在固相和液相之间的反应。固/液反应与气/固反应类似,同样适用于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完整的液-固反应通式设为:

整个反应五大步骤的动力学方程如下。

(1)浸出剂在水溶液中的扩散

设扩散边界层内浸出剂的浓度梯度为常数,则通过边界层的扩散速度为:

   (1-56)   

式中,D1为浸出剂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δ1为扩散边界层的有效厚度。

(2)浸出剂通过固体产物层的扩散

设浸出剂在固膜中的浓度梯度为常数,则浸出剂通过固体产物层的扩散速度为:

   (1-57)   

式中,D2为浸出剂在固膜中的扩散系数;dc/dr为浸出剂在固膜中的浓度梯度;为浸出剂在反应界面上的浓度。

或改写成:

   (1-58)   

(3)界面化学反应

假设正、逆反应均为一级反应,则界面化学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或:       (1-59)

式中,k+k-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度常数;为可溶性生成物(D)在反应区的浓度。

(4)可溶性生成物(D)通过固膜的扩散

设可溶性生成物(D)在固膜中的浓度梯度为常数,则D通过固膜的扩散速度为:

   (1-60)   

式中,c(D)S为可溶性生成物(D)在矿物粒表面的浓度;为可溶性生成物(D)在固膜内扩散系数。

将D通过固膜的扩散速度换算为按浸出剂摩尔数计算的扩散速度:

式中,β为生成1mol D物质消耗的浸出剂摩尔数。或改写成:

   (1-61)   

(5)可溶性生成物(D)在水溶液中的扩散

设扩散边界层内可溶性生成物(D)的浓度梯度为常数,则D在水溶液中的扩散速度为:

   (1-62)   

式中,c(D)O为生成物(D)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生成物(D)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为生成物(D)的扩散层厚度。

将D在水溶液中的扩散速度换算为按浸出剂摩尔数计算的扩散速度:

式中,β为生成1mol D物质消耗的浸出剂摩尔数。

或改写成:

   (1-63)   

以上是固液反应的五个环节的速率方程,在稳态条件下,各个环节的速度相等,并等于浸出过程的总速度v0,即:

v1=v2=v3=v4=v5=v0  (1-64)

根据等比关系:

利用以上速率公式和等比关系,得:

   (1-65)   

以下分析反应的控制步骤。浸出速度表达式[式(1-65)]中的分母项可视为反应的总阻力。总阻力为各个步骤的阻力之和。

浸出剂外扩散阻力=δ1/D1;浸出剂内扩散阻力=δ2/D2;化学反应阻力=1/k+

当反应平衡常数很大,即反应基本上不可逆时:k+k-。式(1-65)可简化为:

   (1-66)   

在此情况下,反应速度决定于浸出剂的内扩散和外扩散阻力,以及化学反应的阻力,而生成物的向外扩散对浸出过程的速度影响可忽略不计。

浸出速度决定于其中最慢的步骤。当外扩散步骤最慢时,浸出总速度决定于外扩散步骤:

   (1-67)   

当化学反应步骤最慢时,总速度决定于化学反应速度:

   (1-68)   

不论哪一个步骤成为控制步骤,浸出速度近似等于溶液中浸出剂的浓度c0除以该控制步骤的阻力。

下面以冶金过程的耐火材料为例研究耐火材料抗熔渣侵蚀动力学。

耐火材料抗熔渣侵蚀动力学实验一般分为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两类。静态实验主要考察熔渣离子扩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作用。动态实验主要考察强制对流条件下熔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无论哪类实验,一般要先将耐火材料加工成圆柱状的样棒。图1-9是常用的耐火材料抗熔渣侵蚀动力学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进行静态实验时,先将耐火材料样棒在静止的熔渣中浸没一定时间,然后急冷。再用化学方法去除样棒外部的残渣和固体产物层,测量侵蚀后的样棒直径。在离子扩散控制的条件下会得到直径的缩小值ΔR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即符合抛物线方程ΔR=kt1/2

图1-9 耐火材料的抗熔渣侵蚀实验装置

1—气体入口;2—橡皮塞3—持样杆;4—高温炉;5—样棒;6—熔渣;7—热电偶;8—耐火材料衬管;9—坩埚;10—气体出口

实际结果表明,若在液相中存在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溶解会加速。进行动态实验时,将耐火材料的样棒与电动机相连,带动样棒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在熔渣中形成强制对流。旋转速度加快,则样棒的侵蚀加速。一般说来,部分浸入熔渣的试棒,在液-气界面处,会更强烈地溶解。这可以由界面处的液相表面张力作用引起自然对流,从而加速溶解过程来解释。动态实验还可以用耐火材料圆盘,在熔渣中侵蚀不同时间后测量圆盘厚度的减小。

在对流传质条件下,可以用式(1-69)表示物质流密度J

   (1-69)   

式中,ci为固/液界面溶质浓度,mol/m3c为在液体体相内溶质的浓度,mol/m3δ为有效边界层厚度;为溶质的偏摩尔体积;D为溶质穿过界面的有效扩散系数。

式中,δ可表示为:

   (1-70)   

式(1-70)中,(dc/dyint表示界面上的浓度梯度。

在强迫对流条件下,耐火材料的溶解速率与液体流动的方式和流率有关。列维奇(B.G.Levich)通过实验归纳出,旋转的圆盘上传质的边界层厚度为:

   (1-71)   

式中,ω为角速度,rad/s;ν为动黏度系数。

将式(1-71)代入式(1-69)得出,圆盘到液体传质的物质流密度公式为:

   (1-72)   

式(1-71)及式(1-72)为列维奇采用厘米-克-秒制单位给出的公式。

一些耐火材料在熔渣中的溶解实验说明,耐火材料溶解速率与其样品转动的角速度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在温度一定、熔渣组成一定条件下,该直线斜率为定值。

如果耐火材料在渣中的溶解实验是在自然对流的条件下进行的,旋转的圆盘或样棒外自然对流传质的边界层则服从自然对流的规律。耐火材料样品在渣侵蚀试验后,用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观察急冷后样品断面,判断固体产物层是否存在,测量其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