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虾类的活体运输

(一)鱼类的活体运输

1.鱼类活体运输的容器

(1)鱼桶、鱼盆 每个容水量25~30千克,适于短途贮运,可肩担或用自行车、摩托车运载。

(2)塑料袋 塑料袋是用白色透明耐高压的聚乙烯薄膜制成,膜厚0.05~0.18毫米,规格 70厘米×40厘米。装运时,先在袋中装入1/4~1/3的清水,然后装入适量的鱼,再排去袋中空气,充足氧气,扎牢袋口密封,装入特制硬纸箱中启运。

(3)活鱼帆布袋(篓) 帆布袋(篓)由帆布涂胶膜缝粘制而成。装运时,向袋(篓)中灌入1/3体积的清水,然后装入适量鱼类,充入氧气,排除袋中空气,扎紧袋口启运。

(4)活鱼运输车 活鱼运输车配有箱体系统、增氧系统、动力系统及喷淋或射流装置等,是现代化的活鱼运输工具,对鱼活体贮运十分安全理想。

2.鱼类活体运输的方式

(1)短距离运输 如将活鱼由船上运到附近中小城镇,路程在50公里以内,可用拖拉机、马车、汽车等运输。车上应装有铁制或木制的撑架,将帆布篓固定其上。若用4吨的汽车运输,一般可装篓6~8个,每篓可装活鱼50~75千克,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活鱼麻醉运输 用药物将鱼麻醉,使其呈休眠状态,降低代谢功能,减少耗氧量,可大密度长途运输活鱼。选用的麻醉药要对人体无害,鱼易缓解苏醒,使用方便,低温下有效的药物。

(3)活鱼干法运输 如果附近市场活鱼畅销,可采用干法运输。该法适用于短途调运(6小时以内),但要通风、避高温、避暴晒。避免过度挤压。盛鱼容器宜用木条箱或柳条筐等,内铺水草或湿稻草,一层鱼一层草。途中要淋2~3次水,夏季高温时,有条件的要加冰块降温。

(二)虾蟹类的活体运输

1.斑节对虾的活体运输

在规格为60厘米×30厘米的塑料袋中,先放1/5左右的新鲜海水,虾的个体大小在每0.5千克5~6尾,一般每袋放4~5尾。装虾进袋前,先用市售的橡胶管截取2厘米,小心套在头胸甲的额棘上,防止因运输振动额棘刺破塑料袋而致漏气、漏水,造成虾的死亡。装虾后应充氧,用橡胶圈把口扎紧,以防止漏气,然后放进与塑料袋规格相当的纸箱中,用绳子把箱子扎紧。

如长途运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途中换水充氧效果更佳,其存活率可高达97%,但要注意换水温差不宜超过2℃。

2.梭子蟹的活体运输

活梭子蟹的加工流程如下:验收暂养→降温处理→包装发运。

(1)验收暂养 将收购的活梭子蟹逐只进行验收,要求螯足基本齐全,允许每侧缺失步足不超过1只,并剔除畸形和活力差的僵蟹。然后放入暂养池暂养。暂养池一般为水泥制作,注入40~60厘米深的海水,海水深度根据气温变化可有所增减,水温一般应控制在15~20℃。暂养时间不宜太久,一般不超过7天,否则会因缺乏饵料而互相争斗,造成伤残或瘦弱。

(2)降温处理 将活梭子蟹从暂养池逐只捞出,用橡皮筋箍住螯足,不使其活动(如果处理得好,也可不用橡皮筋箍牢)。然后采取二次降温使其逐步进入休眠状态。第一次是将绑扎好的活梭子蟹放入10~15℃的冰水中约20分钟,使其适应这一温度变化。然后捞出放入3~5℃的冰水中降温。这时,梭子蟹已进入休眠状态,不再活动。此时可取出称重,按每箱净重4千克装箱,加适量水,即行包装。

(3)包装发运 包装前,先要备好包装箱中蟹与蟹之间的填料,填料一般使用木屑。要求用作填料的木屑不要太细,否则透气性差。同时不要用含油脂较高的松木屑。填料在使用前应先曝晒杀菌,然后放入冷库预冷备用。

经过休眠处理的梭子蟹称重后,逐只装入纸箱,背部朝上,蟹与蟹之间加入木屑填料,使它们不致互相碰撞而损伤,直到填满为止。再用宽胶带把箱缝封严密,箱外标明品名、只数、净重、毛重和出口公司名称。全部加工完毕后,用保温车运往机场发运。

(三)贝类的活体运输

1.活扇贝的运输

活扇贝的运输一般都在冬季。扇贝从海上收获后,用海水洗净贝壳上的浮泥、杂藻,然后装入蒲包(蒲包提前用海水浸泡),用草绳捆好,用车或船运到市场销售。长距离运输时,可将扇贝装在编织袋内,然后将袋放入柳条筐中,筐的四周铺上海带草,袋不扎口,用海水浸泡的海带草盖住,然后盖好筐盖,捆好即可装车运输。从山东运往北京、上海,到达后的成活率可保持在80%~90%。

日本采用假眠法运输活扇贝,将扇贝放入冰块降温的容器内,容器保持温度3~5℃,扇贝就进入休眠状态。冰融化的水不与扇贝接触,从底板下流走。待运输结束,将扇贝恢复到它本身所栖息的海水温度,就能苏醒并开始活动。由于扇贝在运输过程中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体内代谢缓慢,所以不会瘦。用这种方法运输可使扇贝存活7天,与常规运输法(一般只存活3天)相比,大大延长了扇贝的存活时间。

2.活文蛤的运输

活文蛤的加工流程:原料暂养→二次起捕→加工挑选→包装贮运→中转出口。

(1)原料暂养 活文蛤有冬季深埋和潜居深水的习性,较难捕捞,而冬季却是日本市场文蛤的销售旺季。这时如有大量活文蛤应市,其经济效益较高,但要在短时间内捕到足够数量的文蛤提供出口,不进行暂养则难以做到。暂养的办法是在每年9~11月将收购的活文蛤集中放养在一个选定的海区,到冬季(12月至次年3月)按照本单位的出口计划捕捞供加工出口。

① 暂养场地的选择 为提高二次返捕率,对暂养场地的选择很重要。目前有海涂暂养和内塘暂养两种形式。海涂暂养场地的选择必须满足4个条件:地势平、潮流缓慢;无沟汊、无污染;每天有一定的干潮间隙;沙与泥的比例达到8∶2。

内塘暂养场地即在海堤内侧,必须用抽水机向内塘注入新鲜海水,形成人工潮汐,所以必须选择靠海堤、潮水能涨到的地方,底质泥沙比例与海涂暂养场相同。

② 暂养时间 每年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这时的文蛤经产卵后复壮,肥度较好,抵抗力强,成活率高。由于这个时期气温不冷不热,渔民便于在滩涂上捕捞作业。如果过早暂养,文蛤肥度差,气温高而成活率低;过迟暂养虽然成活率高,但这时滩涂捕捞困难,成本较高。

③ 暂养密度 在滩涂上暂养一般每公顷为15~22.5吨;如果选用内塘暂养,每公顷可达75~90吨,最多不得超过90吨。

④ 暂养方法

a.海滩上划区暂养 用1.2~1.5米高、网目为4厘米的长网把选定的海区围起来,根据当地潮流的方向和地势,可采用月牙形围网和圆周形围网。为保证不使活文蛤随潮流逃逸,可以在潮流方向的前面再加1~2道网障,并可加设封锁井网。

b.内塘暂养 用人工在海堤内围一块暂养地,用抽水机在涨潮时抽入新鲜海水,落潮时把池内海水放尽,夏、秋季节每1~2天进行一次人工潮汐,冬季每3~5天进行一次人工潮汐。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成本较低,但暂养密度小,容易发生打堆,二次起捕率低,仅70%左右;后者虽然成本较高,但暂养密度大,二次起捕率可达90%以上,而且二次捕捞时可不受气候和潮汐的影响,随时可进行作业。

⑤ 暂养管理 管理工作的好坏是提高二次起捕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海涂上暂养要有专人驻守,一方面检查围网有否被潮流冲倒;另一方面要经常疏散网脚处打堆的文蛤。因为文蛤有趋网的习性,如果不经常疏散,打堆文蛤就容易死亡。同时,在二次起捕上做到先放养的先起捕,一般暂养时间不得少于10天。

内塘暂养的管理主要是在换水上要做到及时,水深保持50~60厘米。天下雨时水质变淡,天晴时因水分大量蒸发,盐度增大,这些都不利于文蛤生长,要及时换入新鲜海水。

(2)二次起捕 暂养场的文蛤经过半个月的暂养,已能适应新的环境,并开始觅食复壮,体力得到了恢复。这时,便可根据出口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二次起捕。

(3)加工挑选 将捕到的文蛤及时送往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厂要求背朝南,通风、采光良好,并有5厘米厚的水泥地坪。挑选前,先用海水把文蛤壳表面的泥沙及其他杂质冲洗干净,然后由外向里不断拨动文蛤,将破碎的文蛤挑出。同时细听文蛤之间的碰击声,如有异常,要用手指甲插壳缝,将死亡、衰弱的文蛤挑出。与此同时,还必须用特制的卡尺将不足4厘米的幼蛤剔除。

经过挑选的文蛤装入竹篮,每次10千克左右,放入盛有海水的缸中清洗。没有海水的地方可用盐水配制,使浓度达18~20波美度,密度为1.05~1.20。清洗时间不必过长,只要稍加搅动,即可提出沥水。

(4)包装 活文蛤的包装宜用透气性较好的麻袋,规格为70厘米×40厘米。将沥过水的文蛤倒在干净的水泥地上进一步控干水分。然后用铁锹将文蛤装入麻袋进行称重,每袋净重20千克,加2%的让水量。称重后立即进行缝包。缝包时,先卷紧麻袋口,然后用双麻线缝五道十字花,两端扎成耳朵,便于提携搬运。包装好的文蛤要放在保藏室内暂养,保藏室要求冬暖夏凉,通风干燥,地上有垫板,堆放高度不超过10个。

(5)中转出口 待加工场文蛤全部包装完毕,即可用汽车运往中转库。为避免高温和严寒对文蛤造成影响,一般9~11月和3~4月采用夜间运输,避开阳光照射;12月至次年2月,采用白天运输,避开冷峰。必要时加盖防护篷布或用保温车运输,尤其注意雨天运输要有防雨措施,以免淡水渗入文蛤体内,造成死亡。

中转库温度要控制在3~5℃,根据气温变化,如秋季气温较高,到中转库温差较大,容易造成文蛤衰弱,可逐步降温,确保文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