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全二册(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
- 1347字
- 2021-03-03 17:35:37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从春秋到战国,由于铁的应用,生产工具有很大的进步。铁的应用大概是从春秋开始;到战国初年就相当的普遍了。《国语·齐语》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所谓“美金”即指青铜,所谓“恶金”即指铁。从孟子和陈相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在孟子的时候,一般农民都用铁制的农具种地(“以铁耕”)了。(《孟子·滕文公上》)人类制造工具,首先是用石头,后来用天然的金属。在用金属的时候,首先是用铜,后来用青铜,最后才用铁。恩格斯说:“青铜可造有用的工具及武器,但是还不能完全代替石器;这只有铁才可以做到。”“铁使广大面积的田野耕作,开垦广大的森林地域,成为可能;它给了手工业者以坚牢而锐利的器具,不论任何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任何金属,没有一种能与之相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一五五、一五六页)人类的经济史,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分为石器时代,铜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在春秋战国之间,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铁器时代。铁器的普遍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这种生产工具的重要的变革,对于从奴隶占有制向封建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春秋末年,已开始用牛曳犁耕田。有了铁制的农具,又用牛力,就可以深耕。在战国的时候,人们都已经知道深耕是增产的一个重要条件。他们也深知道水利灌溉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很多的国家都修渠道引水灌溉。例如秦国用了一个工程师叫郑国,修了很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农业增产,成为秦国富强的物质基础。
《吕氏春秋》里《任地》、《辩土》、《审时》三篇以及《管子》书中《地员》等篇,是讲农业生产技术的著作。照这几篇看起来,战国时期的农业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学,在当时也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吕氏春秋》的十二纪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农业生产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当时大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说:“所志于天者,已见其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已见其宜之可以息者矣。”(《荀子·天论篇》)这就是说,在天文方面,对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相当高的认识,能够对于日月的运行有所预期,由此订出相当精确的历法;对于土壤的性质也有所了解,知道什么样的土壤,适宜于生长什么样的农作物。现在的历史资料证明,荀子对于当时科学的估价是正确的。
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这个时期经济的高度繁荣。荀子描写当时的经济情况说:“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荀子·王制篇》)荀子这段话说明建立在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土地占有制基础上的分散割据的经济体系被打破了。这段话也说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分工,也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当然,荀子所说的是战国末期的情况。可是,这些生产技术和知识是长时期经验的总结。当时的经济繁荣也是从比较早的时期就开始积累下来的。二者都是长时期发展的结果。
这些生产力的提高,都使旧的生产关系跟它不相适应,终于冲破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向封建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