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雷动:中国反腐肃纪全景观察
- 李松
- 920字
- 2020-06-24 13:50:18
领导干部要“到办公室办公”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2015年7月16日在全省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山西省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习惯”在住地办公,不到办公室办公。他要求“从今天开始,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一律到办公室去办公”。
王儒林还提到了已经落马的原山西阳泉市委书记洪发科,指出他经常不按时上班,晚来早走,或者半天上班、半天休息。
按理说,办公室是领导干部上承政策、下通民情的固定的办公地点,到办公室办公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而王儒林作为省委书记,在如此正式的场合下“严令”,说明领导干部不到办公室办公已非个别现象。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山西独有。所谓“住地”,是居住地的简称,却未必是指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家庭里。比如季建业在南京市长任上4年时间,常年在酒店豪华套房办公;福建“首虎”徐钢,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的下午在商人的地下酒窖里“上班”;等等。
领导干部不在办公室办公也是可以的,有些甚至是必须的。比如到田间地头、工厂、学校、街道等基层调研,与群众打成一片,则更能倾听到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也能为群众更多地办实事、解难题。
但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不但不喜欢到这些地方,就连最起码能与群众打交道的办公室也难觅踪影。
就干部作风建设来说,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等纪律,早已有明文规定。有的领导干部“习惯”在住地办公,是一种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受组织严格管理的“庸懒散”的具体表现。
从以往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干部“习惯”在住地办公,并不仅是因为懒,最主要是为了能够避开众目睽睽的监督,在“住地”办花天酒地的“公”,办损公肥私的“公”,办权钱交易的“公”。其中,季建业和徐钢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着中国改革能否按照既定时间表与路线图顺利推进。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能恪尽职守,具有拼命的精神和劲头,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冲得上。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因此,要求领导干部到办公室办公,并非小题大做。除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还要健全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惩戒机制,形成预防和惩戒“庸懒散”的工作长效机制。如此,才能让领导干部远离酒窖、酒店等奇葩“办公室”,回归本位,认真干净地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