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基层责任书满天飞

签订责任书是政府推行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落实目标任务、厘清各自职责、加压驱动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这种方式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党员干部和机关、部门的积极性,推动了具体工作的落实。

据报道,在湖南部分地区,一些乡镇每年要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二三十份责任状。各种责任书“满天飞”,基层干部忙乱不堪、无所适从,甚至带来浮夸虚报、数字造假、报喜不报忧等不正之风。

“上面千根线,基层一针穿”,最基层的乡镇,对上衔接数十个部门,对下直接服务群众,工作繁杂而具体。上级党政机关都希望主管的工作在乡镇得到重视,能够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签订责任书,可进一步压实乡镇党政“一把手”责任,以推动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但在现实中,一些责任书却成了“白条”,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有些上级党政机关把签订责任书视为推动所有工作的必用手段,事事都要签责任书,以致责任书过多过滥,不仅很难全部兑现,也淡化了责任书的权威性、严肃性。

其二,有些机关不管事大事小,都以责任书方式分解给乡镇,自己当“甩手掌柜”,事前指导、事中管理都跟不上,减弱了责任书“落地”的行政强制性。

其三,一些乡镇面对上级党政机关越来越多的责任书,疲于应付,有的干脆把责任书束之高阁,到年终编材料,造数据,以此应付上级检查。而上级检查流于形式,全凭一纸材料汇报。

一次切合实际的工作部署、一场掷地有声的工作落实,比一张“苍白无力”的责任书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有必要在给“空、虚、飘”的责任书“减减肥、瘦瘦身”的同时,狠抓责任落实。

从上级党政机关来看,有必要构建严密科学的责任体系,科学合理划分自己和基层乡镇之间的事权和责任。密切联系乡镇实际情况制定责任书,不提过高的要求,让责任实打实,尤其应在业务指导、执法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基层更多帮助,并严格抓好定责、督责、追责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压实、紧追倒逼,让乡镇责任归位。

从乡镇来看,有必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书就是上级命令,就是工作方向。经过科学统筹,厘清思路,分清重点,深入群众,把责任书中的“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