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正是因为张耳的名声,刘季毅然决定离开王陵而去投奔张耳,这个举动,就隐隐地透露了刘季他对心中的偶像信陵君的景仰之情。
但是,现在信陵君已经故去,这对刘季来说,是个天大的遗憾,但是,信陵君的离世,却并没有熄灭刘季心中那团慕从侠士高风的火焰,刘季就想:信陵君虽然离世了,可是,他的门人还在,景从他的门人,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因此,对张耳的追随,一时间,就成了刘季对信陵君景仰的寄托,刘季决定前去投奔张耳,以慰平生之愿。
主意一定,刘季就会马上去做,这就是刘季的作风。
一天,刘季向父亲说明去向,来向父亲辞行。
刘执嘉一听,哪里会同意?对儿子又是苛责又是劝阻的,涕泪交加,其情颇为动人。
但是,此时的刘季,心中揣着儿时的梦想,去意已决,哪里顾得了父亲的反对?
父亲阻止儿子的办法就是不给儿子盘缠,不给盘缠也要去,刘季毅然地踏上了去外黄的路途,。
从沛县丰邑到外黄县,中间隔着三县几百里的路程呢。
刘季身上所带的银两不多,这些银两还是弟兄们凑的呢。刘季没法坐车,只得步行。刘季没有习惯于劳作,过去在家里也就是读读书,逛逛街什么的,没有吃过什么苦,现在,要这么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步履蹒跚地行走几百里的路程,这对于刘季来说,那无异于是苦行僧式的磨练。这次行程,也是刘季平生第一次在意志上的历练。
总而言之,刘季终于到了外黄。
当张耳见到这位慕名者的时候,张耳简直看不出刘季的模样:蓬头垢面,破衣敝履,疲惫不堪。这情形让张耳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时光,心里感动得不得了,便很爽快地收下了这个投奔者,亲自为他端来热汤洗漱,再备下好酒好菜招待他。
刘季这个心高少年终于实现了他心中的夙愿,如愿地成为了张耳的门人。
可是,世事就是这样难料,好花易折,好梦易醒哪!
这刘季呢,他做高侠的梦想就像那好花好梦一样,折得快,醒得早。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诸位,刘季好梦的幻灭还得从秦王赢政那儿说起呢。
且说在刘季十七岁那一年哪,二十岁的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
刚一大权在握,这位雄心勃勃的英年君王,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谋划绘就秦灭六国的蓝图。
首先,秦国一举攻灭了韩国,将韩地设置成了颖川郡,赢政为秦国的宏伟蓝图画上了美妙的第一笔。
这一年,是公元前二百三十年,这一年,刘季二十七岁。
又两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经历了九次大战,攻灭了赵国,赵王安为秦所虏,被押至咸阳囚禁。
赵国灭亡了。
再三年,秦军水淹大梁城,大梁城坏,魏王假投降,魏国遂灭,秦在魏地设置东郡和砀郡。
外黄县归属了秦国的砀郡。
魏国不存,外黄县令张耳因为魏国的覆灭而失去了县令之职。
秦军进入了外黄县后,推行法治,开始更新吏治,除法家之外的名士均遭到了打击。
张耳以游侠惑乱之名被大秦官府通缉追捕,他只得逃离魏地,隐姓埋名,再次隐入民间。
张耳亡逸,刘季不得不离开张耳。
张耳刘季,主从二人洒泪相别,刘季只得又回到了故都丰邑城。
父亲见了儿子归来,并没有带来什么令他满意的结果,对儿子的不满也就演变成了天天无休无止的唠叨。
这唠叨,叫刘季好生烦恼。
嫂嫂见这个蹭饭的叔子又回到了家里,正在喂猪的她就装着没有看见刘季,一边用勺子柄抽打着那猪背,一边骂道:
“成天就知道吃,也没有见你有什么用,你呆在这里干嘛?打死你!打死你!”
刘季听了,心中何尝不明白?只有悻悻地离去。
有道是:自古英雄在少年;
有志哪用看年高!
他日登凌青云上,
笑看天下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