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秦政法英模风采录
- 中共陕西省政法委员会
- 1310字
- 2020-06-25 14:34:47
农民维权守护人
1997年11月,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在一次批示中曾这样动情地写道:“一个靠自己的双手拼命去摆脱贫困的青年农民,同时能想到带领乡亲们走出山门,开辟新的生产门路,群体脱贫致富……我相信熊兴焰、张朝琴同志不仅现在是农村青年的好榜样,将来一定能成为新世纪的成功者……”十几年过去了,老省长这番热情洋溢的赞誉之词如沉甸甸的担子一样落在熊兴焰的心头,不断地激励他开创新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今的熊兴焰已经从昔日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变成一位为民维权的守护者。
研究生毕业之后,熊兴焰就一直在山阳县政法委工作,主要负责维护稳定、执法监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基层信访工作千头万绪,琐碎复杂,看似生活中芝麻大点儿的事,却是农民心头的一件大事,稍不留神,就会酿成极大的矛盾。”熊兴焰谈起十几年的信访维稳工作经历时意味深长地说。山阳地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每年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事故赔偿纠纷、涉法涉诉纠纷等突发性群体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协调、化解好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是他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自2008年6月份以后,山阳县信访局借鉴辽宁沈阳、山东临沂等地的经验成立了信访大厅,熊兴焰又多了一个头衔,那就是信访大厅涉法涉诉工作部部长,之后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扑在了这份新工作之中。几年下来,经熊兴焰亲自化解的信访案件达220余起,成功调解39起非正常死亡案件。
“调解案子不光是与人磨嘴皮子,给当事人双方讲政策、讲法理、讲道理,重要的是自己作为调解员要有耐心。”熊兴焰说,有时遇到情绪失控的上访群众,他就会点根烟静静在一旁听着,等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才心平气和地说事。“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自己就是那个秤砣,哪方该轻哪方该重都应放在心底掂量掂量,否则双方都不满意”。
2013年1月17日中午12时20分,熊兴焰接到十里铺镇政府的电话称,高一村有70多名村民围攻了镇政府。接到电话后,熊兴焰了解了案情,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如不及时处理,村民就会和当地政府结上梁子。凭借着多年的调解经验,熊兴焰立即放下碗筷,及时抽调了信访局、国土局、农业局、水保局等有关部门人员赶赴十里铺镇政府。刚走到政府大门前,就看见里面吵成一团,眼看着镇上领导和村民各执一词僵持不下,熊兴焰走上前去小心安抚情绪激动的村民,细心倾听村民的心声:原来20世纪80年代河边的一块集体土地被洪水冲毁了,村民谢某某家里人多地少,觉得这块水毁土地挺可惜的,于是便从别处取土将坑洼填平并和组上签下开发治理“五荒”协议书,共2.4亩,使用年限50年。不久前,一外地人想在这里办苗圃,看中了这块地,于是两人私下便以每年每亩3.8万元的价钱将此地流转承包,群众得知情况,想要收回此地遭到拒绝后,便成群结队地到镇政府讨说法。初步了解了整个案情之后,熊兴焰立即成立了专门的现场调查工作组,一方面与当事人谢某某谈,一方面与从村民中选派的五名代表谈,并另派人员前去勘察该土地类型,从下午1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经过几方艰苦地调查及谈判才达成一致:调查组认为该地是集体的土地而不是五荒地,当事人双方签署的五荒协议书没有经过群众会议是不合法的,应予以撤销,但对于地里所种的48棵核桃树和部分黄姜给予谢某某适当的赔偿,至此整个案件才算调解成功,土地收归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