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秦政法英模风采录
- 中共陕西省政法委员会
- 855字
- 2020-06-25 14:34:47
农村青年好榜样
熊兴焰从小生活在山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少时的贫穷生活磨砺了他坚韧的个性。因兄妹众多,家境贫寒,1983年,刻苦好学的熊兴焰挥泪离开校园,这对于一直思忖着想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命运的熊兴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灵打击。走出校门,他就思索着如何拔除穷根。他认识到自己学历浅,但靠卖力气过活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未来的路只能咬紧牙关,用汗水去铺,用智慧去拼。
1984年初春,他揣着25元钱,吆喝着邻村几个伙伴,赶到数百里外的河南省灵宝市找活干。当时数他年龄最小,身单力薄,没有人愿意给他活儿干,等了一段时间,兜里的钱花光了,不得已,捡起根打狗棒开始了短暂的乞讨生活。不久,他给当地一私营企业主做苦工,用120斤的身体背起230余斤的大筐,每天爬行100余里,从山上向山下背矿石。一次次,肩膀被压肿,脊背给磨破,血水和汗水沿着腰身流下来。熊兴焰没有叫一声苦,捏一撮黄土敷在伤口上,继续背。这一背就是三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熊兴焰贷款50万,成立了“山阳县新兴采矿队”,承包了国有秦岭金矿两个洞口的开采任务和部分建筑工程。他立即返回家乡,通过村上党支部召开村民动员大会,动员100多名劳动力跟随自己干。当年,经过合力打拼,他让乡亲们每人都高高兴兴带回4000多元过大年。
和村子里其他人相比,熊兴焰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那时他不仅向社会各界捐款达10多万元,还在1995年自己多方筹资23.8万元给母校建起新学校(兴年中学)。眼看着熊兴焰承包的金矿形势越来越好,梦寐以求的富裕日子就在眼前,他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大学,重圆求学梦。“小的时候想上学上不起,如今有这个条件了就不应该放弃,咱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熊兴焰一边打理事业,一边自学功课。1995年8月,他一拿到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就处理掉了蒸蒸日上的金矿,进京求学去了。由于在大学里勤奋好学、乐于吃苦,1997年7月大学毕业之际,他又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的法律专业研究生,而这一年熊兴焰只有31岁。由于刻苦钻研,2000年7月研究生毕业时还获得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优秀学员”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