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逐步形成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和准备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之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响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个主要方面,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理论战线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二阶段:正式提出和形成阶段。时间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十二大报告阐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并且从这以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重大突破。1987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三大,在报告中又明确阐述了十二个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从这时候起,开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阶段:理论走向成熟和体系最终完成阶段。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的重要谈话中,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并回答了当时人们困惑的问题,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进一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并且强调这个理论的创立者是邓小平。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化和改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将其作为党的旗帜写进党章,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历史功绩正如胡锦涛作的十七大报告所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历次会议报告,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出评价,并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内在统一的整体。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项基本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更加系统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体现了拓展深化的发展逻辑。

我们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可以概括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的提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早的表述,应当追溯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这个开幕词是邓小平作的,他语重心长地强调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而党的十二大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首先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1987年召开了党的十三大,会议的报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和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到1992年,在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之后召开了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指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概念,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并提出了用这个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从而更高地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又进一步强调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全面概括和总结。党的十八大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并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发展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从实际出发,破解和回答了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从而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走谁的路?谁来决定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缀是“中国特色”。提出这个前缀,首先基于我们党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搞革命、建设、改革,到底应该走自己的道路还是走别人的道路?这是理论逻辑的前提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经长期面临如何处理与共产国际、与苏联、与其他国家政党的关系,如何处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中国道路与苏联道路、中国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关系问题。经过曲折探索,我们党认识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认识到各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方针政策,必须由本国党从实际出发来制定,而不能由外国党干预和指挥。因此,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1982年,邓小平同志郑重宣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前提就是“走自己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外部环境曾经多次发生变化,但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在任何外来压力下屈服,也决不照搬任何外国模式。党的十八大再次郑重宣告: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实践证明,正是在破解了道路这样的前提性问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得以创立并具有真正“中国特色”。

中国要不要改革?怎样推进改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石。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不可阻挡地开启了改革开放大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按照传统的观念,社会主义制度是完美无瑕的,不能作任何变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党发明了一个概念:“体制”,把体制与制度区分开来,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这就为改革提供了指导。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使改革开放在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展开。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是理论逻辑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为什么改革开放前会发生很多曲折失误?为什么改革开放中会遇到很多犹疑困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这个基本问题完全搞清楚。因此,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领导党和人民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而明确,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这样的思路和方向,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更加丰满。

怎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词。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我们党同样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时,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首要任务、中心任务,一定要扭住不放。同时也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且指出:社会主义应该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又突出强调社会的全面进步,要求更加注重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这是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

总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