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双向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要把改革看成是一件很重要而必须做的事。当下,《决定》的公布,更显示出党中央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也看到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希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原则,把握好改革的方向。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好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都必须长期坚持,那些失败的教训,我们也必须牢记。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一轮改革事业成败。

在社会变革进程中,任何一项重大的社会改革,都是有组织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领导核心。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中国的成功或失败,同样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这种保证不是依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而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来实现的。当然,从历史上看,党的领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也不一样。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客观环境,党的领导核心就是要抓好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是我们始终必须坚持的。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每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政策出台之前,进行广泛的实地调研是重要内容。从上到下、自下而上,大量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不断地汇集到北京来,反映到党中央。正因为有了这样深入的调查研究,党的每一项政策都在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全面把握好客观实际。正确地把握客观实际,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们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这些改革措施都在我们的生活范畴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具体涉及放开“单独二孩”、延迟退休、高考减科目、废止劳教制度、取消以药补医、推行房地产税、完善城管执法体制,在理论上有了一些突破,也将使改革走在新的实践道路上。这些改革政策都是党和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当下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周致的研判,对影响民生的各项政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改革经验和教训,对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的改革计划。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这样对现实情况的正确分析,今后的改革才会一步一步走得踏实和坚决。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明确指出了广大人民群众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推动各项改革,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所有的改革都会变得没有基础,难以实现。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改革要获得成功,就要关注和改善民生,这就是说改革的主题必须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为改革必然会涉及人民切身利害的问题,会出现许多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会影响到成亿人的生活,要把改革看成是一件造福世代的大事。把人作为主体,我们的改革就会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心中有民,就会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活问题、工作问题以及各种利益问题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这样的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支持,这样的发展成果将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要取得成功,就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当下的深化改革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我们的改革就会“冷场”,就会淡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因此,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要重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要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深化改革的兴趣和感情,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改革就是革命”、“改革才有机会”的意识,认同改革,支持改革。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把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所有改革的内容、形式、措施和具体方法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正如党的《决定》中所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顾及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依然需要加快改革,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我国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开了发展这个目标,我们所有的改革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破坏社会稳定。

改革促进发展,良好的发展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们今天的改革不仅着眼于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更要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把深化改革作为一项战略来规划实施。我们今天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求,也要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做到近景目标和远景追求相统一,绝不能干急功近利的事情,深化改革应该是注重长远发展的改革,应该是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改革。所以说,改革在保障当代人权利的同时,也要顾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深谋远虑,绝不能去破坏后来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五是必须始终做到有秩序。

做到有秩序,首先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旗帜问题和道路问题。旗帜是党的事业发展方向,道路是党的生命,坚持好旗帜问题就会确保国家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改革的方向不会改变,发展的目标不会改变。坚持好道路问题,我们党的事业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旗帜不倒,道路不变,人心就不会动摇,思想也不会乱,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做到有秩序,其次要在经济、政治、劳动、伦理道德和社会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建立相关的社会规范和规则,要从实际出发,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和法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这些规范和规则的稳定,这些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对稳定社会秩序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会使我们的改革在一个规范的框架内良性运行,不会越轨。

做到有秩序,最后要将深化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不能因为害怕深化改革带来的诸多影响就去延缓改革的步伐,这样做的后果,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引起一些社会矛盾。只要是有秩序的改革,我们可以坚持。可以通过改革来改变国家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国不能乱哄哄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只有在有秩序的社会状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才变得可行,才会最后取得成效。所以说,有秩序才会有力量。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改革的方法问题,他说,“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们要以正确的方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方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破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思想解放,领导改革开放这一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伟大事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另一方面,当前的改革不仅要解放禁锢的头脑,而且要击碎固化的利益。这更需要解放思想。因为“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一些人嘴上说思想解放,骨子里怕思想解放;一些部门抽象地赞成思想解放,具体地反对思想解放。这说到底是一个利益问题。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不仅要有时不我待的历史紧迫感,更要有自外于既得利益的政治担当。当然,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蛮干。“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也不行”。

其次,坚持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统一。

改革的战略思维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战略定力和政治定位。习近平指出,“我国的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互相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改革不是改向,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改革的底线思维是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不能以原则性损害灵活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习近平引述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的话说:“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习近平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坚决按中央确定的方向、目标、原则办事,又勇于探索、勇于创造。”

再次,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改革的整体推进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点。习近平指出,过去,我们也提出过改革目标,但大多是从具体领域提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宏观经济改革要与微观经济改革配套实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的体制改革也应协调推进。如此,改革才有方向、有动力,才能确保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各方面合法权益。当然,整体推进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习近平指出:“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第四,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不是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而是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指出:“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做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改革进入深水区,但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没有过时。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确实积累了一些经验,认识了一些规律,但是实践在发展变化,我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基层一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取得经验,达成共识。摸着石头过河,富有中国智慧,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通过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看得很准了再推开,是避免出现无法弥补的颠覆性失误的好方法。

第五,坚持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统一。

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现在,推进改革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不行。习近平指出,下一步改革将不可避免触及深层次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变化。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重大改革举措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在越来越深的水中前行,遇到的阻力必然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旋涡可能越来越多。现阶段推进改革,必须识得水性、把握大局、稳中求进。实践告诉我们,有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偏差,要扭转回来很不容易。因此改革措施的出台一定要经过大量调研、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不能随便“翻烧饼”。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结合,就是既要有排险闯关、突破自我、敢为人先的胆识,又要有把握规律、循序渐进、锲而不舍的智慧;点上试点胆子要大,勇于探索、敢闯敢试,面上推行步子要稳,审慎稳妥、稳扎稳打。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文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江泽民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思考题

1.当代中国发展的趋势性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理解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期?

3.为什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