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缺筋无魂:六神无主、不知所云

所谓“缺筋无魂”,是指针对一群相对确定的学员对象,仅仅围绕某一培训主题,罗列、堆砌相关内容。培训师并未深入思考并梳理这些内容能够为学员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以及经由什么样的路径实现这些价值。由于没有一个核心的理念作为灵魂贯穿整个课程,所以,培训师在现场实施培训的时候,就会显得六神无主。无论内容本身看起来多么精彩、丰富,但对于学员而言,只能是味同嚼蜡,不知所云。

出现这一情形最为常见的场景有以下两种:

(1)企业相关制度、流程变革、调整之后组织的员工培训;

(2)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基础业务知识、人事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企业历史沿革与发展愿景等主题的课程。

翻看这一类培训课程的PPT教材,从表面上看,需要学员了解、掌握的相关内容都一应俱全,无一遗漏。但是,等真正完成现场培训之后,除了培训师自己意兴阑珊,毫无乐趣之外,更为糟糕的是,学员头脑中仍然一片空白或者一团糨糊。

学员会觉得很多内容似乎都清楚明白,但是到底与未来的自身工作实践有何关联?有何价值?为什么要记忆如此繁多的条款内容?更让很多学员难受抓狂的是,有些企业为了“支持”培训师,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培训效果,还会为此专门建立培训后必须书面考试的制度。(笔者并没有完全否定这一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价值,然而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即便学员最终能够通过填空、选择等方式完成书面考试,并取得看起来很好的一个成绩,就能证明是一次成功有效的培训吗?)但是,这些表面的管控手段和措施,并不会对改善培训效果产生多少实质性的作用——一个本来就“缺筋无魂”的课程,除了了无生趣之外,只能是“一摊白肉”而已。

请看下面的几个案例。

案例1:

图1-5 某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其中一项内容

从表面上看,内容不可谓不详实。但是,稍微细究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很多的内容对于学员来说,恐怕并没有多少能够对其实际工作产生联动和牵引的实在价值和意义,更别说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了。

比如:

——那些庞大而确切的数字在没有任何参照和比较的情况下,到底能向学员说明什么呢?

——难道需要学员牢记?

——即便牢记了,又能对学员日后的工作产生什么样的指引呢?

……

由如此枯燥的文字和冷冰冰的数字堆砌起来的企业简介,怎么可能让学员感受、认知到企业的个性和特点呢?

案例2:

图1-6 某“安全生产”主题的培训课程内容截图

先不说如此大段的文字是制作PPT的大忌,也不说这些冗长的文字可能会对培训师现场演绎造成的掣肘,单就内容本身而言,也不见得能够对学员产生什么影响或者作用:

——是想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是安全生产在国家法律层面的地位和价值?

——对于一名普通、基层的企业员工而言,难道真的需要具备这样的认识高度才可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又或者是只有在学员牢记这些法律条款之后,才能真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如果试图要求学员记忆的话,培训师本人能够记住或者背诵吗?

——难道因为有这样的法律规定作为保障,就一定能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法律规定到底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或者干脆就是重要条件?

……

所有上述这些问题,这段摘录的法律条款都无法提供有效的回应,更别说对学员产生认知上的促动或者触动了!

案例3:

图1-7《ISO基础知识》培训课程的内容摘要

如果仅仅从表面理解该次培训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员了解ISO基础知识,上述内容似乎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但对于一名培训师而言,恐怕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下这样一些问题,比如:

——学员为什么需要了解这样一些ISO的基础知识?

——了解甚至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ISO的起源,背后到底是因为什么驱动?为什么这些驱动最后能够影响ISO的技术标准?

——ISO的这些技术标准到底会给行业或者企业带去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又是如何作用到企业员工个体?

……

假如没有上述这些问题背后的思考和追溯,学员根本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现场参与仅仅停留在上述内容层面的培训,因为,这样一些“死”的知识,网上随时可以搜索得到。

从上述具体案例的简单剖析,可以发现,之所以有的培训课程会出现“缺筋无魂”的状况,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培训师在设计和开发课程的时候,并未深入思考过该培训课程主题到底要向学员传递什么样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在没有理清、确定课程目的的情况下,简单罗列、堆砌内容的培训课程往往就会陷入“缺筋无魂”的难堪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