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向不明:无的放矢,乱箭齐发

这是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类型之一。

经常有企业的培训师拿着他将要实施的培训课程(PPT文本),诚心地想要得到一些改善或者调整的指导建议。但是,在认真浏览完通篇内容之后,常常会给人一种“完美无缺”的感觉——无论是整体的逻辑架构,还是内容的理论支撑,都很难找到明显的所谓“毛病”。所以,往往会在第一时间给出“很好”“很不错”之类的反馈。

可是,问题恰恰隐藏在这样的反馈之中。很多培训师不但没有任何“欣欣然”的反应,甚至还会表现出一种诚惶诚恐的茫然来。进一步交流之后,才明白他们为何在得到肯定的反馈之后,仍然“忧心忡忡”——因为培训师自己对将要实施的这个课程都没有基本的把握!

“从架构和内容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呀!你到底有什么顾虑呢?难道是初次登台担心演绎得不好?”

在类似这样的追问之后,培训师总算道出了背后的实情:原来该培训任务是其上级主管直接指派下来的,并且非常明确地指定了培训的主题范围。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组织这样一次培训?培训的具体对象都包括哪些部门和层级的员工?是什么原因触发了上级主管要求组织此次培训?最终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期望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等等一系列的信息都是模糊不清的。于是,培训师“领命”之后,只好“埋头苦干”,狠命寻找、收集与该培训主题相关的资料,最后“设计”出了这样一个“完美”的课程。

最为要命的是,面对PPT页面上那些“权威、正确”的内容,培训师自己也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切入。针对那些可能的“学员”,到底哪一部分的内容才是重点、难点?哪一个具体的内容节点才是关键?学员又会关注、在乎哪些内容?培训内容如何有效因应学员的具体问题?……面对一连串的问题,培训师不仅仅模棱两可,甚至在撰写PPT的时候,头脑也是“一片空白”。

如此指向不明,设计与开发一个课程最保险、最安全的思路,自然只能“系统、周全、面面俱到”了。也恰恰因为这样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和漏洞的一个课程,最终会在现场实施的时候,出现“无的放矢,乱箭齐发”的状况(指照搬照抄涉及课程主题的相关理论和资料中现成的内容,无视学员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看起来很全面,往往没有任何有效的“杀伤力”),难怪培训师不是“欣欣然”而是“惶惶然”了。

作者曾经在某培训师提供的一个以思维导图为主题的课程中,看到其中这样一段内容(如图1-1)。

乍一看,这些内容都很正确,甚至是权威。但是,由于课程的指向不明,坦率地说,即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培训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恐怕也只能照着文字“念”一遍了事,再进一步也不外乎基于字面意思进行一番解释。

至于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去帮助学员改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这些工具的使用到底与学员的具体实践工作有哪些链接,如何链接?……这些问题同样会因为指向不明而“束手无策”!可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念”和“解释”字面意思的层面,学员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听”吗?很显然,这样“设计、开发”出来的课程必定很难赢得学员的认同,更遑论对学员产生有益的借鉴价值!

图1-1 思维导图主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