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从土改分田地到合作化运动土地归堆,再到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历史好像走了一个怪圈又回到了原点。不过,此原点非彼原点,历史是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螺旋上升的。由于土改运动和联产承包都反映了历史的深层律动和民众的合理化的欲望需求,与关心民瘼的作家心灵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家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意识是基本吻合的,这样,作家的启蒙意识和忧患意识与“文以载道”的传统相结合,在乡村的文化沃土上产生一系列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合作化小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文学史上和研究观念中先入为主的泛政治化的文本价值评判,让合作化小说处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丑小鸭的状态。其实,深入当时的历史语境,抱着同情历史的姿态细致地钩沉打捞留下来的众多的合作化小说,确实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