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的博士论文《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要出版了,作为导师为她高兴。

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历朝历代名画众多。与诗话、词话、文论极其丰赡一样,谈论国画的文章、著述也很丰富。自晋代起,不仅有《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等相对系统且有承传的画论篇章,更有《林泉高致》《苦瓜和尚画语录》等山水画的专论篇章, 20世纪20年代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就已提及221本。清末民国,西学东渐,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获得众多响应,现代画家们纷纷对国画的画意画技加以梳理归纳,撰写出诸多厚厚薄薄的美术论著。21世纪以来,更有众多画家学者考辩诸类画史源流、笔墨传承,形成了卷轶繁浩的国画画论篇章。这些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宝库中重要的财富,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画论的语料自成一派,存在着特有的句式、互文和篇章现象,还折射出传统文人的知识信仰、身份认同和审美旨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遗憾的是,对这一丰富的语言现象,以前除了一些对画论词语考释的零星分析之外,鲜有人进行系统的语言学研究。周毅的这本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可喜可贺。

学术研究特别是理论性研究,其价值和意义通常可以几个“新”来评价,即:新领域,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以此衡量,这本书具有较大理论价值。首先,是发掘了语言研究的新语料。国画山水画论的篇章有不少特有的语言现象,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系统的研究,这方面的语料对于丰富汉语语体学、汉语篇章学以及汉语句式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其次,是运用了比较新的方法,除了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艺术学、哲学、文化学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之外,还注重定量的分析。自建了三个专门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对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的词汇选择、句式表征进行量化比对分析。更进一步,还努力进行跨文化语用比较,从汉英画论中画家称谓、作者读者的称谓切入,探析汉英画论中主体的身份建构,力求揭示汉英国画画论篇章所隐含的不同社会规约和价值认知。再次,是有些新发现,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山水画论作为论证篇章,在篇章语义结构、篇章语体上有其独特表征,既与叙事篇章有明显不同,也与一般的论证篇章有所区别。如“把”字句等汉语常见句式在此类论证篇章中受到不同的制约。另外,还描摹了现代汉语国画山水画论篇章范式,梳理并归纳出词汇复古、四六对举、短句为常、特殊句式多属评议、篇章互文摹古仿古、“语-图”互文印证等艺术话语的论证篇章特征,揭示出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的弱析理性质和语体的典雅体表征。这样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汉语篇章研究和语体研究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周毅是由我担任导师的北京语言大学语用学方向的博士,攻读学位以前她一直从事高校的汉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已有一些成果,并已担任副教授。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使之积累了较扎实的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视野较开阔,且能不断进取。三年读博期间,克服了父母生病住院、孩子高考冲刺、学校仍有工作等各种困难,敢于探索,勇于开拓,选择了这个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其间甘苦,自然不能尽言。可喜的是课题被列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写作时又得到不少专家、师友的指导和帮助,在经历过“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和探索之后,终于交出了一份可以面世的答卷。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世风浮躁的当下,殊为可贵,值得彰扬。

语言学视角的现代艺术话语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有许多丰富的内容可以展开。《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做了一次有意味的探索,但不少内容还需深化,对道家思想在国画山水画论篇章言语结构层面中的显现未有挖掘,对汉英画论篇章中主体身份建构中的称谓部分没有进行更全面的考察,这些还都需进一步拓展研究。希望此书能得到学界的关注、批评和指正,我也期待着她更进一步的完善。

是为序。

王建华

2014年5月21日

于杭州西溪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