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选择主次:读人物·读情节·读手法

有人擅长阅读,能从浩瀚的文字资源中很快找出作者的核心意见,或者从一篇故事中摘出核心情节。有人不擅长阅读,便容易被眼前的文字海洋所湮灭。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是:你是否具有选择主次,快速识别的能力。主次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主次层面,常见的领略文章和作品主次的有如下几点。

读文章中的什么?常见的是人物、情节和手法

人物的主次。对记叙文、散文等叙事性见长的文章而言,人物的主次常常是一目了然的。学生写作中体现的人物也不多。当你读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自然是全文的主要角色,是作者“我”着力书写的对象。文中当中的“我”也不容忽视,因为这提供了一个书写的视角,没有“我”的存在,观察的主体便不复存在。作者多次因父亲的举动而流泪,阅读时读者的眼角也是湿湿的,为什么?源自主要角色的言行带来的。他的言行举止体现出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同时对儿子的未来也丧失了一种掌控力,只能由孩子自己到社会上去行走。放在今天,一个强有力的父亲可以安排孩子的一生,但对朱自清的父亲而言,他的窘迫的生计问题等等其实不许他对儿子的未来担负更多的责任。所以这样的一个充满了无力感的父亲,在车站送别孩子的时候,他所流露出的言行举止,格外令读者生出同情来,眼泪便随之而来,因为这激发了读者的精神共鸣,能想起自己的父亲。

但对复杂作品如长篇小说而言,对其中的人物主次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洞察。为什么许多人死活读不完《红楼梦》?我个人的意见是:曹雪芹在书中塑造的数百个人物及其复杂的关系,对我们一般的读者而言,确实是一种巨大的“障碍”,只有当我们对其中的人物和关系有了兴致并“门清”之后,我们对《红楼梦》的阅读才能更深,更能感觉到它的伟大。

情节的主次。一般表现为事件,这也是我们在后续指导写作当中的有详有略的一个体现。对一篇文章而言,次要的事件、铺垫性的情节,都是为主要事件和情节服务的,或者说为文章主要表现的内容服务的。比如在《钢琴之王的微笑》一文当中,作者主要写的是一件事:钢琴家李斯特造访冒充自己学生的住处,以澄清事实。李斯特自然是一个胸怀博大的钢琴家,他得知这个姑娘确实冒充是他的学生,而在得知她悲惨的遭遇后,欣然接受她作为自己的学生,并决定和她同台演奏。在这样的故事当中,作者对这个冒充李斯特学生的姑娘的不幸遭遇,是给予了一定的介绍的。作者用了一个段落来告诉读者这一点——但就全文而言,这是一个次要情节,主要是服务于全文的主要情节的,是李斯特造访她的宿舍而得来的真实故事。但放在全文的视角当中,它只能算一个相对次要的情节,因为全文的主要情节是围绕李斯特展开的,这个姑娘的身世遭遇是不得不交代的一部分情节,否则读者会疑惑:这个姑娘有什么难言之隐,而必须冒充李斯特的学生呢?次要情节的出现不仅令这一疑惑迎刃而解,还令全文的故事变得更为饱满。但作为次要情节,作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作为全文的重点来叙述,只要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而在《钱学森归国》一文当中,伟大的科学家归国的那一天,固然是他长期努力和期盼已久的一刻,固然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刻,但这样的情节和他执意回国的各种努力(情节化体现),以及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回国的情节相比,当然是次要的。

手段的主次。这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手段是行文当中的各种考虑,涉及到结构手法、艺术表现、语言修辞等各种情况,对一个有经验的读者而言,是常常关注这方面,进而能更快领略作者在全文上的特殊安排的。

(1)结构的安排。结构是对材料的战略性安排,凝结着作者背后的用意。为什么有的文章在素材安排上使用的是并列手法,而有的则采用递进的手法?为什么有些还需要做对比?在一些具体的结构手法上,有时作者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安排了线索、使用伏笔和照应、在过渡上衔接的非常到位,首尾呼应、卒章显志,题记也在暗示读者许多内容……这些结构手段的运用,都有作者在构思层面的考量。作为一名读者,如果我们的经验是丰富的,我们对它们的存在势必会一目了然。如果暂时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便需要细细思量一番,揣摩作者的特殊用意。进一步的做法:我们可以拆解它们、删除它们,看看是否影响全文的表达?

(2)行文手法的使用。文章是记叙文、抒情文还是议论文?散文、小品文还是应用文?不同的文体动用的行文手法是不一样的。看出文体不难,这是从宏观上便能识别的。青少年要有进一步细看的习惯,在一个段落当中,哪些是记叙、描写,哪些是议论、抒情?较之单纯的文体,这样的看便更进了一步,是谓“细看”甚至“探究”。更进一步是表现手法的使用。所谓的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烘托象征、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点面结合等等,能做到一目了然是最好的,至少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

(3)各种修辞的使用。这是在语言层面,是青少年常常最关注的。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对比、对偶、反问、引用、排比等,都是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阅读,我们能轻松识别出常见的修辞手法,对我们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十分有帮助。

总的来说,当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一部小说的时候,其实是需要一双特殊的“慧眼”的。这双眼睛等令我们透过文字表面,看到作者的构思用意,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识破作者的各种手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读透一篇文章。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年的累积,才能逐步完成。从一个一般性的读者,到一个专业的读者,除了大量的阅读、思考和积累,我们很少有其他的好办法。

我的阅读简史

书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中主要的人物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整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给我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