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报纸的群众性和思想性

我们的报纸,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之一。我们《北京日报》如果办得人家不愿看,看不懂,不能解决人家的疑难问题,那就得不到全市人民的欢迎。因此,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群众性,使人家爱看,看懂;一是加强思想性,能够解人之“惑”。

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人类最需要的是和他关系密切的或有关的信息。资产阶级的报纸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的,资本家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看行情,测动向,这是他们时刻要注意的事情,报纸每日必登,而且尽量详尽。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报纸要为主人提供什么信息呢?一切经济活动的最后结果,都化为消费,指导消费,也就可以调整生产、促进生产。指导群众消费,是我们党关心群众的具体体现,而这些信息也正是群众所需要的。

去年《北京日报》办起了“市场短波”,告诉群众配单只手套,皮的到哪儿配,布的到哪儿配,毛的到哪儿配;要买粗铅笔,到哪个店去买,很受群众欢迎。北京的居民喜欢吃麻豆腐,我们只写了约20字的消息,没做标题,登报后第二天就有160多人去那个小店吃麻豆腐,有位老人还提着麻豆腐到报社来表示感谢。去年年末,新华社发了提高储蓄利率的消息,千分之几,到底是多少?记者当天晚上找到银行负责人,请他们算出存款半年、一年……应得利息多少,登报后,群众说,真方便,一目了然。实践证明,群众对这类信息是很需要的,报纸传达了这些信息后,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现在,有的群众遇有疑难问题就来找报社,有些群众还登门或来信委托办事。他们把报纸当成“自己人”,信赖报纸,这样一来,报纸就有了群众基础。这样做正是为了恢复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用实际行动提高党的威信,树立党的形象。我们不能小看这些信息,它是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党和军队的威信,开始就是从为群众打水、扫院子、上门板等一类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的。

当然,有些信息我们的报纸是不应传播的,对那些违反群众正当利益和不健康的信息,不但不能传播,反而要加以禁止和批评。比如,去年在王府井发现十几张小广告,贩卖医治性交无力的假药。报纸会同市有关部门,对这种对群众精神上的污染,经济上的坑害,及时加以揭露。

通过传递群众所需的信息,反映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起作用,反映干部的作风在转变。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的工作是有成绩的,认真贯彻调整的方针,各项事业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于取得的这些成绩报纸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持久地加以宣传。今年元旦,《北京日报》发了一条消息,讲有5000个大院不用到院外打水,院里安上了自来水。还报道了去年全市铺了多少路面,修了多少公厕,增加了多少商业服务网点等。这些信息的背后,反映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过去就应该搞这些事,但由于比例失调,想搞搞不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路线改变了过来,事情才办成了,这就是关键所在。但是,没有坚持执行路线的干部也不行,干部作风不转变,这些事也办不成。试想5000个大院安上自来水,从区长到基层干部,从技术人员到工人,要多少人操劳才行!这些事情可以反映出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正在增加,干部的作风正在转变。

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精神文明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不要怕结合实际,不要怕批评群众中的不正之风。比如,一个姑娘自己打扮得很漂亮,车床却很脏,美不美?工人8小时应完成的任务完不成,美不美?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讨论。有个小工厂产品质量是第一流的,但设备简陋,条件很差,工人为确保质量,夏天再闷热,也不开窗子,拼命拼出第一流产品。这种思想境界是美的,值得提倡。去年年末,《北京日报》发了一篇报道,《手术室里静悄悄》,就是讲手术过程中,不讲一句废话,全神贯注工作。这篇报道得到了群众的称赞,同时有关卫生部门很重视,把它列为医务人员“五讲四美”的内容之一。这是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表现。有些手术事故,并不是技术水平问题,而是由于责任心不强、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造成的。

报纸这样从小处着眼,从实际入手,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必要的,它会使好的风气逐步树立起来。要这样做,必须肃清一个流毒,就是“矛头向上就是大方向”。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严要求,这是对的,而且是必要的。但干部、领导干部作风好了,群众也不一定都自然而然地向他们学习,也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陈规陋习存在,这也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才能改变过来。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读者需要解答的问题是很不少的,而且往往都是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比如,一位老工人给报社提了个问题,他的儿子工作了,一月收入40元,买了顶帽子用去50元。老工人讲,真高级!我一辈子也没买过。儿子讲,你是50年代,现在是80年代,还有80元的呢!老人气得说不出话,问报社这个问题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搞理论的同志也许觉得不值一答,也许回答不出来,其实这是个对青年人的教育问题,有普遍性。试想,老工人当年也买一顶50元的帽子,儿子能长大吗?是不是高级的东西,青年人就非有不可呢?说这个青年不对,是说他没有按他的收入安排生活,与今天的生活不合拍。这一类的问题,应该从理论上通俗地加以回答。因为有些群众明知不对,可就是说不清楚,希望有人能代他们说。报纸的理论宣传应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如果我们的理论不屑回答,或不能回答,或写些群众似懂非懂的大块文章,群众当然不看你的理论文章。

前不久,在婚姻恋爱问题上有个颇为流行的观点,似乎喜新厌旧是对的,并片面曲解革命导师的话,找理论根据,有些文艺作品也鼓噪一时。很多群众气愤,觉得这样做不道德,不正确,要反驳,但讲不清所以然。报纸如果能深入浅出地讲一讲,批评这种喜新厌旧的思想意识,群众会拍手称快的。

归结起来,报纸的宣传应加强群众性,加强思想性,群众性和思想性是分不开的,不能只讲一方面。我们办报是给群众看的,应该用一切群众易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去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但绝对不能去迎合少数人的落后意识;同时,要使报纸宣传让群众感到亲切,能解除他们心头的问号,说到他们的心里,所讲的理论不是望尘莫及,高不可攀。这样一来,我们的报纸在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精神文明的方面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北京日报通讯》198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