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

新闻院校主要是为新闻工作培养人才。当前的新闻工作与11年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978年只有186种报纸,现在已经有2030多种报纸。现在广播电台发展到800多座,电视台发展到600多座。这种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这样快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各方面力量所能承受的程度。当前新闻事业发展的方针是:调整结构、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增进效益。新闻事业的发展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新闻院校培养学生的去向,也就是人才需求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后若干年中,不会每年增加大批的报纸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所以,我们的新闻教育,除了继续为新闻战线补充新生力量之外,要着重培养新闻单位在职的人员。近几年,新闻单位新增加的人员有20万人,其中新闻院校毕业的有1.5万人,有90%以上的人还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要帮助他们取得职业资格。希望新闻教育单位着重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新闻教育,努力培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什么是合格人才?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话说:“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他还同时指出:“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对于培养新闻专业合格人才指明了方向。如何加强和改进新闻教育工作,可以归纳这样几条:

1. 首要的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教育学生,培养能够贯彻这个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新闻人才。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够引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理论。我们新闻院系,更要注重用这个理论教育学生,才能使他们担当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

2. 要改进和加强新闻理论教学,要理直气壮地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新闻改革。我们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更加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加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各个方面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多年来,各个新闻院校的教师对新闻理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许多认真的有益的探索,我们新闻界在新闻实践中也创造了许多经验,对于西方的新闻学也进行了许多介绍和研究。我们可以吸取其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现在应当努力编出新闻学教学大纲,吸收新闻研究的新成果,使我们的新闻理论教学向前推进一步。

3. 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第一,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之一。人类职业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分工而产生的,分工到了比较固定的状态就产生了不同的职业。产生不同的职业,意味着人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也意味着人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来直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分工存在的前提,就是分工的各个方面互相要有一个基本的信任。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的信任,分工就存在不下去。人们卖掉一样东西,希望拿到的是一张真钞票,不然就不必卖了。所以各行各业职业的存在,职业道德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职业道德,这个职业就无法存在。职业道德规范不是束缚人手脚的条条框框,而是这个职业能够存在、能够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二,新闻职业道德应当包括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因为新闻工作是影响整个社会舆论、影响社会情绪,以至于影响整个社会行为的一种工作,必须要有必要的社会责任,使它不危害社会,其中包括不鼓吹凶杀、暴力、色情、吸毒,不损害民族的利益,不挑起民族和宗教的冲突,还要包括不利用新闻对他人进行诽谤等等方面的内容。新闻的职业道德还应当包括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及各个不同的新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新闻工作者不利用自身的特殊条牟取私利,收受不正当的报酬。新闻职业道德应当包括艰苦奋斗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

第三,在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向学生讲授我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我国革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要介绍世界各国在长期的新闻实践当中所形成的大家公认的道德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形成的过程。

第四,在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向学生介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于新闻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挑战和对策,以及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在新的条件下加强和保持自己道德品质的信心。

第五,应当教育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

第六,道德的培养,既包括说理和明知,更要依靠习惯的养成。如何重视养成教育,也有待大家研究。

4. 要更加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知识。新闻工作者是面向整个社会进行采访和编辑各种信息的,因此,所需要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当然不可能把一个新闻工作者一生新闻实践中所需要的知识全部都在大学阶段完成,但是应当在大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包括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美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等。这些内容,有一些是我们已经重视了的,有一些是设置了课程但需要改进的,还有一些是需要努力增加的。有些学校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开设的课程,先开讲座,效果也很好。现在已经引起大家充分重视的,就是对于新闻院系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对于新闻院系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分配到新闻单位,就会没办法工作。现在,很多新闻单位都以很快的速度摆脱了用笔和纸写作的状况。不懂计算机就没有就业的资格了,对于新闻专业,这是就业的起码条件。新闻院系的困难可能是装备需要资金投入。一方面教委可以要求各个学校、各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各新闻院系自己也要想点办法。

5. 加大新闻实践教育的力度。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担当记者、编辑的工作,不是光懂得应该怎样做就够了,还需要会采访,会写作。在采访学、编辑学的教学当中,应当采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群的习惯。问、看、听、记、想,一条也不能少。有的青年记者在采访时,除了人家介绍的情况,其他都没有看见。做一个记者,第一是要会观察,最重要的是养成观察的习惯。第二要有记录的习惯,记者就要记录,有的记者只记几个数字,其他的情况,当时认为不重要,就不记,回去连贯不上了,就去“合理想象”,这就要命了。第三要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背景材料,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在新闻里增加议论是不可取的,但是写新闻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事实材料,加以组织,对人群形成正确的导向。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运用背景材料还是一个弱项。还有一条就是训练学生把具有主观色彩的用语在新闻中剔除掉。这一条不做反复训练是做不到的。

为了加强新闻实践教育的力度,需要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实习,一要有时间的保证,二要有组织、有教师带领,三是新闻单位应该对学生的实习给予热情的支持,不但不收实习费,而且对实习中产生的稿件也付给报酬。

6. 要提高新闻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有一支很好的新闻教师队伍,绝大多数人有理论、有水平,有献身精神、敬业精神,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新闻人才的重要任务,他们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是我们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依靠力量。我们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扩大眼界,提高水平,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教学条件。

(《新闻战线》199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