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和人际关系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新的情况、新的矛盾,需要我们做出评价,取得共同的认识,以便推动新型的人和人关系的发展。

社会变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大题目,在这个题目里面真可以包罗万象,而且是错综复杂的。我们研究的是新时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时期是从旧时期发展来的,我们先来看一看历史,然后才好研究新时期有些什么新特点。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就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劳动,而这种劳动,只有在人们的共同协作下才能进行,所以人们在劳动中就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生产关系就成了人与人的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随着发生变化,接着,其他的关系也会或快或慢地跟着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条基本线索。

我们的祖先,除了几棍木棒、几块石头,没有任何其他工具,面对的却是严酷的自然界。风霜雨雪,虎豹豺狼,哪一样都不是好对付的。无论是采集的果实,或者是猎获的野兽,数量很有限,不可能有什么剩余。在那样的历史时代,只能是人人都参加劳动,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员,团结互助,平均分配产品,既不可能有私有财产,也不可能产生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和压迫关系。这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但是我们不要以为那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切都很美妙。例如,当时两个部落发生争夺,捉到的俘虏就几乎都被杀死。这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可能养活这些俘虏。

这种情况直到奴隶社会才有了根本改变。生产力的水平提高了,奴隶生产的产品除了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还可以略有剩余,于是就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这两大对抗阶级。一些人是另一些人的主人。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主人对奴隶有绝对的支配权,打、杀、出卖都可以。这就是那时候人和人的基本关系。

随着铁器的出现,人类逐渐发展到封建社会。一家一户为单位来进行生产比奴隶的集中劳动效益更高,农奴制代替了奴隶制。一般的情况下,封建地主不能随意杀死农奴或者佃农。但是封建的等级关系却以更加严格和完备的形态出现了。整个社会就是一张森严的网罗,大家最后都只能听命于一个真命天子。

近代工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能够“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劳动者。原来的农奴在争取“自由”的口号下从地主的庄园中解放出来,涌向工业,同时他们也就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他们和他们的雇主——资本家,虽然在法律形式上规定是平等的关系,实际上是买卖关系。如果无产者不出卖自己,他们就得挨饿。所以他们只能“自愿”地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以标榜“自由、平等、博爱”而自豪,但是,在这里,一切都变成了商品,人与人的关系完全变成冷冰冰的金钱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就曾经揭露过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关系的实质:“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1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剥削,这是人类有文字历史以来的最大的社会变革。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任务历史地提出来了。这种新型关系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平等、团结、互助。这个任务当然不是容易完成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这需要用全副精力来进行,并且需要做几十年的工作,但这却是一项最高尚不过的工作。因为没有这样一项工作,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能保证建设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更不可能稳步地向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前进。

对于这种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原则上讲,大家都很难说出不赞成的话来。谁能说平等不好,团结不好,互助不好?可是,实现起来又相当难。难在何处呢?难在封建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往往打着各种新旗号,使得人们不容易识别,不容易抵制。

譬如,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就曾经打着“最最最革命”的旗号来推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使无数革命干部、知识分子和普通的群众受到残酷的迫害。他们还到处挑起派性斗争,大打出手。这哪里还有什么平等、团结、互助?

又譬如,现在有些人硬是说80年代人和人关系的特点就是“各人顾各人”。有人还把这笔账算到改革的头上,说这是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此,我们就不能不认真研究一下,当前的社会变革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带来一些什么影响。这种社会变革,既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这样一种根本的变革,也包括作为社会主义自身完善的改革在内。

社会主义社会和旧的社会形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消灭剥削。剥削阶级作为阶级不再存在了。共产主义者所说的平等,主要就是说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意思。可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却长期不恰当地把阶级斗争仍然提到“纲”的位置,把许多不属于阶级矛盾的问题都当作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甚至敌我斗争来处理。林彪、“四人帮”一伙借机推行封建法西斯主义,肆意践踏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权利。他们的大大小小的爪牙更是公开地把窃取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成为流行一时的口头禅。在拨乱反正中,党鲜明地提出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正是为了结束这种违反社会主义本质的恶劣现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高兴地看到知识分子被当作“臭老九”的时代结束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德才真正成了用人的标准,以“家出身”“海外关系”等等莫须有的罪名把人打入“另册”的做法不再合法了。当然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当前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平均主义冒充平等的要求。“干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这种“大锅饭”,实质上只是奖懒罚勤,是对劳动好的人的打击,根本不是社会主义的平等。前一段的滥发奖金,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在“你有我也要有”的互相攀比的压力下发展起来的,其实质仍然是平均主义对改革的一种抵抗。要克服这种思潮还要费很大的力气。另一个问题就是不正之风。这种现象几乎都与一部分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谋私利有关。例如政府机关和政府干部经商,一部分人挂上了各种董事长、总经理的头衔,即使个人暂时没有拿什么不合法的报酬,也会使自己经营或者挂名的企业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和其他的企业不能平等地竞争,必然会妨碍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团结和互助的关系,是从社会主义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从而产生了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道德而来的。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比较快地富起来,使生活日益改善。这要靠什么呢?从根本上说,要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全国粮食产量只有五六千亿斤的时候,无论采用什么分配办法,粮食总是紧张的。现在,全国粮食产量超过了8000亿斤,每人平均占有量超过800斤,大家就感到比较宽裕了。从工农业总产值看,目前全国平均每人不过306美元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1万美元以上。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的生活水平就不可能同人家比。所以,我们的共同利益只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在2000年以前达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然后再经过三五十年的奋斗接近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途径。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团结,必须互助。可能有些人暂时认识不到这一点,最后大多数人总会认识到的,因为这是历史的客观的要求。例如,现在大家都在强调扩大横向联系,谁联系的面广,信息多,渠道畅通,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从本质上看,正是冲破地区和部门的框框,改变闭关自守的状态,扩大我们的团结面和服务面。又例如,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要求对时间更加节约使用。在相互交往当中,也就自然产生了许多节约时间的方式:名片的使用,省去了互相通报姓名、地址、当场记录的时间;电话和电报的普及使人们联系的速度大大提高。尊重对方,同时就要求珍惜对方的时间,尽可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再例如,人们对服务质量低下越来越难以容忍。过去,在长期供给型的经济体制和“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理论指导下,几乎大大小小每一个单位都成了对它的服务对象实行“专政”的机构,都是坐等别人来求自己“恩赐”,各种规定都是力求方便自己,限制别人。在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这一套逐渐行不通了。谁为人民服务得好,谁的事业才兴旺,而这一切又跟人们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竞争。谁如果真正奉行“各人顾各人”的宗旨,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他就一定会到处碰壁,最后失去自己的利益。这是改革带来的新趋势。不过趋势当然不等于全部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损人利己、互相倾轧、拉帮结派、造谣中伤、打击陷害之类的事情还是不少。尽管其中有一些也是打着新潮流的旗号出现的,实际上却完全是地道的旧货色。人们厌恶这些丑恶的现象,但更重要的是研究它们存在的条件,找到限制和克服这些现象的途径。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任务。大家都来共同为建立和新时期相适应的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努力,造成同心同德的局面,我们的“四化”事业就更有保证了。

(《人际关系漫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