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惟诚文集(第3卷)
- 徐惟诚
- 4743字
- 2021-03-26 16:08:45
大公无私思想及其物质基础
报纸上报道了许多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这是很应当的。“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里,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事例更是每天都在大量地涌现出来。宣传这些事例,发扬这种精神,扩大共产主义的思想阵地,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增进人民的团结,克服不正之风,提高人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都是有利的、必要的。
一
大公无私的思想,有大公无私思想的人,这在我们社会里是客观的存在。这种思想、这种人的存在,受到了人们普遍的赞扬和欢迎。但是,也有一些人,对于这种存在,觉得不可理解。他们觉得这种人太“傻”,甚至怀疑这种人是否真的存在,是不是有别的自私目的,等等。总之,照他们的想法,人的本性似乎就是自私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根本就是无根之木,只能存在于人的幻想之中,或者不过是编出来骗人的假话。
有些人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剥削阶级统治了人类社会几千年。旧社会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不是剥削别人,就是被别人剥削;不是吃人,就是被人吃;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长期的社会实践,把自私思想深深地灌到人们头脑中,不是轻易能够消除得了的。林彪、“四人帮”又打着“最最最”革命的旗号,“最最最”公的旗号,来达到他们最卑劣、最自私的罪恶目的。他们偷换概念,把自私思想和个人利益混同起来,用“狠斗私字一闪念”来向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进攻,实际上是为了攫取和扩大他们的封建特权,让人民做他们的奴隶。他们的倒行逆施,糟蹋和破坏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声誉,使极端个人主义的浊浪在中国大地再次泛滥起来。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重新强调物质利益的原则,保护正当的个人利益,是完全必要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逐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了这些,共产党何必要干革命?人民群众又为什么要跟着共产党来干革命呢?我们反对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当作不能落实的虚无缥缈的口号。但是,如果因此否定了个人利益对整体利益的依赖关系,否定了要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而奋斗,那就错了。有些人甚至攻击“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口号,这就不但不能帮助群众通过眼前利益认识自己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反而会增加混乱思想。
有人说,大公无私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能是“大公有私”。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利益,都要吃饭、穿衣、结婚、生孩子,没有这些东西,生命都无法维持,还怎么“为公”?这种说法,看上去好像有道理,其实是把物质利益分配的问题和道德问题混淆了。中国字就是有这点麻烦,同样一个“私”字,既可以解释为个人利益,又可以解释为自私思想,还可以做许多种其他的不同解释。林彪、“四人帮”用“无私”来否定一切个人利益,我们有些同志又用“有私”来肯定自私思想,由于仍旧没有把概念分清楚,所以就不能达到真正的拨乱反正。个人利益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需要的,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对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两者仍旧必须兼顾。自私思想,则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惜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民族的利益。丢掉这个脏东西,不但在今天有可能,而且过去就有许多人做到了。我们说白求恩、刘胡兰、雷锋等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并不是说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说他们为了阶级的、人民的利益,能够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的某些个人利益,直到自己的生命,而决不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去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现在有些人相信一种抽象的“人性”。他们说人生下来就知道要吃奶,遇到不舒服的刺激就会哭,等等。他们用这些来证明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其实他们说的事例,不过是人同其他动物共同具有的本能,和自私思想是不相干的。自私思想是人的社会意识,只能从人的社会存在中产生出来,是人所特有的东西。动物则只有适应环境的本能,在它们那里不存在为公和为私的社会矛盾,也不可能产生“大公无私”和“自私自利”这样的社会思想。研究“人性”是可以的,但首先就需要从人和动物的区别着手。否则,研究的就不是“人性”,而是“兽性”了。人是有思想的、组成社会的动物。人的各种思想只能从人的社会实践当中产生出来。离开了这个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说清楚。
二
还有一些同志似乎也是主张唯物论的。他们说,大公无私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只能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现在不能提倡。有些人还认为,现在自私思想泛滥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穷。生活好了,例如每个人都有200元以上的工资了,就不会那么自私了,否则就只好“斤斤计较”。总之,他们认为在今天提倡共产主义思想是没有物质基础的。那么,客观上存在着的大公无私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人的头脑中臆造出来的吗?
我们说,大公无私思想和人的其他社会意识一样,没有物质基础就产生不出来。这种物质基础只能是人们的社会存在。所谓社会存在并不简单地等于某人手里有多少钱,在银行里有多少存款。否则,皇帝、百万富翁岂不统统成为道德最高尚的人?而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则命中注定要不顾廉耻?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正是那些富甲王侯的地主、资本家们,干尽了巧取豪夺、敲骨吸髓、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勾当,他们从来不肯自愿改变他们的剥削阶级本性。号称金元帝国的美国,同时也是道德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而在我们普通的工人、农民、战士和知识分子当中,又产生过多少共产主义的英雄人物!抗日战争的时候,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条件何等困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经济情况也远远不如现在。可是,那时外面的人一到延安,一进深圳,就好像进入了新的天地,谁不称赞我们人民的道德高尚?
人们的社会存在,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生产方式,这里包括生产力的状况和生产关系的状况。而道德观念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则是直接被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
人类一诞生,就以群体的方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在二三百万年的长时期中,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可能有剩余产品,也不可能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当然也就没有产生自私思想的物质基础。即使在阶级社会当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自私思想成了社会的统治思想,但是由于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仍旧改变不了个人对集体、阶级和社会的依赖关系。所以,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在不同范围内做到大公无私的仁人志士,为着他们所理解的“公”而忘“私”。他们一方面受到一些人的打击,另一方面又受到更多的人的敬仰。
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过去旧社会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个人利益同集体、阶级和社会的利益结合得比那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更为密切。每一个老百姓都可以从自身经验中认识到,国家和集体的事情办得好不好,对于人们的个人利害关系极大。人们的生活好坏不是完全用工资和奖金的数目能够衡量的。国家的教育经费不足,许多人虽然有志气,有才华,还是升不了学。国家的经济发展得不够快,就业就有困难。即使是生活上的消费,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逛公园、看电影,需要发展公共的文化设施。看朋友,坐电车,靠的是公共交通工具。煤气做饭,既方便,又干净,哪一个个人的财力能解决这个问题?某一处农村没有通电,即使你有钱买电视机,也还是用不上。医学的进步,使人生命延长;而医院的设置,医务人员的培训,都得依靠国家和集体的力量。即使这样,有些人不幸得了重病,那医药费也不是个人负担得起的。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生产资料公有制把每一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大公无私思想最深厚的物质基础。
当然不是说自私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人人都可以看到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自私思想还是相当普遍相当广泛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许多人的头脑中。人们的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人们的社会存在。许多人常常不免要用旧观点来看新事物,常常会做出许多损害自己根本利益的蠢事,却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得计。包括一部分被人们认为很有学问的人,或者担任了相当高的领导职务的人,也不能避免这样的毛病。从客观上讲,我们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还很不完善,因而也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使所有的人们信服。但不能因此说多数人都不相信社会主义。实际上有不少人是既相信,又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旧观念。从这些同志主观上说,他们认识上的这种矛盾,反映了个人主义枷锁对他们的束缚和蒙蔽。因此,就需要认真地向他们做启蒙的工作,帮助他们解放思想,使他们变得真正聪明起来。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之一。
三
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不要以为精神的东西既不能吃,又不能穿,就没有用处。人和其他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而不仅仅是吃得比动物好一些。生产力只有在适应它的生产关系之下才能顺利发展,而一定的生产关系又要求有一定的上层建筑来保护它和为它服务。共产主义道德正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共产主义道德愈发扬,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愈巩固,生产力的发展就愈顺利,人民的生活就愈能得到改善。有人鄙薄道德教育,说“道德几个钱一斤?”,以为道德和物质利益没有关系,甚至是同物质利益相对立的东西。这是一种幼稚的见解。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不但是为了创造精神财富,也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不但不是为了叫人们过苦日子,而且正是为了实现人们的物质利益。
说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提倡大公无私的精神,同时也就意味着今天还有许多人没有做到或者一时还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人人都做到了,何必还要提倡!有的人抓住这一点,反过来说根本就不应该提倡什么大公无私,什么共产主义道德。他们的逻辑是:人们实际上做不到,你又要提倡,于是人们被逼讲假话,实际上道德更低下,问题更多。我们承认人的觉悟是有高低的,承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有不同程度的自私思想的人存在,承认思想工作要采取渐进的、逐步提高的原则,并不要求人们在一天中改变几十年形成的观点,而且允许反复。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成为放弃共产主义道德的理由。因为事实上有许多人做到了,更多的人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从民主革命时候起,我们就提出了这个目标,那时候就起了很好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时期,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思想理所当然地更加要发扬光大。这样做的好处,是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包括那些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大公无私的人们,对于具有大公无私思想的先进人物,也是尊重的,认为他们是光荣的,认为世界上这样的人愈多愈好,承认他们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我们有什么理由对他们说:“算了吧,不要学了,反正你们也学不到,还是各人都为自己打小算盘去吧!”老实说,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没有一大批大公无私的人,或者这样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那么,不但“四化”搞不成,而且我们的事业还会倒退,人民生活的总水平不但不会提高,而且还会下降。
凡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真正对人民有好处的东西,总是不会死亡的;而一切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的东西,总归是要站不住的。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不正之风不是现在还很令人讨厌吗?可是,同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比一下,它的威风毕竟小得多了,至少不那么合法了,在许多领域里开始受到限制了。敢于同它斗争的人正在多起来。它还会顽抗,还会采取许多人们事先意想不到的形态复活。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斗下去。其他方面的自私思想,寿命也许会更长一些。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针,大公无私思想的阵地就一定会不断扩大。我们懂得,解决思想问题,不能犯急性病;我们更懂得,为了我们的事业,不能忘记坚定性。
(《解放日报》,1981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