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学与中国逻辑学趣谈
- 孙中原
- 3916字
- 2021-03-30 00:40:56
一、墨子哲学
(一)墨子哲学主体
墨子是墨家哲学发展第一阶段的主体。墨子出身匠师,熟悉百工技艺,尤精木工技巧。曾制造木鸢、车辖和各种守城器械。《鲁问》说:“翟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三十石之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墨子为木鸢。”《公输》记载,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墨子守御之器帮宋国防守都城。
《贵义》载墨子自称“贱人”,把自己的学说,比喻为农民生产的粮食,采集的草药。《节用中》载墨子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墨子》记载制革、制陶、冶金、缝纫、刺绣、制鞋、造铠甲、土石建筑等多项手工业工种。
庄子赞扬墨子“好学而博”。墨子是从手工业劳动者上升的士。《贵义》载墨子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最初跟周王朝史官史角的后代学习儒学,“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墨子又不满意儒学,创立自己的学派,叫墨家,跟儒家学派对立。
墨子为了推行学说,上说下教,席不暇暖,突不及黔,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他曾经在车上装载很多书,游说齐、卫、宋、楚等国。墨子说话,常引证儒家传统经典《诗》、《书》、《春秋》等著作。
墨子曾从事“止楚攻宋郑”、“止齐攻鲁”等活动,实施“非攻”反战的主张。但他反战,是反对“大国攻小国”的掠夺兼并战争,而不反对在不得已情况下,小国抵御大国掠夺兼并的防御战争。所以,墨子劝说卫国大夫,训练军队,积极防御。墨子劝说齐国将军项子牛,停止伐鲁。墨子向楚惠王献书,辞绝楚惠王的封地封君,谢绝越王邀官许封。墨子推荐门徒到各国做官,践履墨学。
(二)墨子哲学载体
墨家哲学载体《墨子》,是前5世纪至前3世纪墨家著作的汇编。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本,今日已不可得见。今存《墨子》最早和最好的版本,是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道藏》所收《墨子》五十三篇本。
《墨子》五十三篇本,按其内容性质,分为五编:墨论、杂论、墨语、墨守(以上属于墨子思想)、墨经(属于后期墨家思想)。
从《尚贤上》到《非命下》二十三篇,我叫它“墨论”,又称墨子“十论”,即墨子的十大论题,主要论述墨子的政治伦理哲学。《鲁问》载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沉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这是著名的墨子“十论”,即墨子十个重要论题的由来。这是墨子在游说各诸侯国君卿大夫时,着重阐发的治国方案。这与《墨子》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十个篇名,恰相对应。这是墨子就自己学说基本问题所做的系统讲演,由弟子们记录整理而成。
其中每篇分上中下,十篇又细分为三十篇,有些篇在流传中遗失,现存二十三篇。其内容大同小异,可能是墨者不同派别的传本,由后人辑录。这是反映墨子学说的可靠材料。墨子后学分三派,分住南方楚国,东方齐鲁,西方秦国,可能因空间阻隔,故传本不同。
汉代史学家刘向、刘歆,奉皇帝命,整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墨子》文献,统编墨家各派传文,构成《尚贤》到《非命》十论二十三篇。这是《墨子》的主要论题和思想,细分归属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宗教和军事等学科思想,以政治伦理为主。
从《修身》到《三辩》七篇,加《非儒下》,共八篇,我叫它“杂论”,指《道藏》本《墨子》开头部分,从《亲士》到《三辩》共七篇文章,可能是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整理国家图书馆藏书时编排。我又加《非儒下》,共八篇,组成墨学杂篇论文,记载墨子政治伦理思想,杂述墨子哲学若干方面。
“杂论”八篇,多为“墨论”(墨子十论)余义。孙诒让指出,《亲士》为《尚贤》余义,《法仪》为《天志》余义,《七患》、《辞过》为《节用》余义,《三辩》为《非乐》余义。“杂论”是“墨论”意义的补充。
从《耕柱》到《公输》5篇,我叫它“墨语”,文体类似儒家经典《论语》,记墨子对话,生动真实,妙趣横生,是墨子言行录和传记资料,为研究墨子生平事业和思想的重要参考。
从《备城门》到《杂守》11篇,我叫它“墨守”,记墨子守城的工程设施、武器装备、军事组织和战略战术,属于军事学思想,用墨子和禽滑厘对话的体裁写成。其中称“子墨子”14次,称“禽滑厘”3次,称“禽子”8次,说明墨子大弟子禽滑厘,也带有门徒,称为老师,参与“墨守”论文撰稿。
墨子和禽滑厘,在篇中都被称为“子”,可见其中有墨子的再传弟子,禽滑厘弟子加工整理的痕迹,里面可能包含有战国中后期墨子再传弟子补充的部分,但其基本思想,仍可视为墨子和禽滑厘的共同创造。由于是采用禽滑厘提问和墨子回答的形式,也可看作是墨子著作,代表墨子思想。
当时著作的传统,是由老师讲,弟子记录,加工整理而成。如《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行,虽不是孔子亲手所著,但代表孔子思想。《老子》由后学整理,其中可能有战国中期后学的补充,但基本思想,仍可归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
《墨子》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前5至前3世纪的二百多年。它绝非成书于墨子一人之手,也非成书于一时,是墨家学者集众人之力,历经两个多世纪积累编纂的结果。
《墨子》一书能够流传到今天,要感谢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葛氏道教著作《神仙传》述古代神仙故事,把墨子附会为道教神仙。他说“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入周狄山”学道,修炼为“地仙”。到汉武帝时尚存,“视其颜色,常如五十许人”。活了好几百岁,竟然还像五十多岁的人。这是道教迷信的不经之谈。不过,由此后世兼收《墨子》入道教经典总集《道藏》。魏晋以降,历经战乱,群书散失,而五十三篇《墨子》却侥幸得存,由此可使我们一睹墨学之精深博大。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七评论《墨子》说:“旧本题宋墨翟撰,考《汉书·艺文志》《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翟,宋大夫,在孔子后。《隋书·经籍志》亦曰,宋大夫墨翟撰。然其书中多称子墨子,则门人之言,非所自著也。”
《墨子》书中多称“子墨子”,意即:“我们这个学派的老师墨子。”第一个“子”强调是“我们这个学派的”,第二个“子”是先生。“子墨子曰”意即:“我们的老师墨子说。”《墨子》为文,多用门人口气。《墨子》准确说是墨家著作,不一定是墨子本人执笔。
《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说,《墨子》是“门人之言”,非墨翟“自著”,颇有见地。直到现在,还有人坚决主张《墨子》是墨子本人写的,而这是不可能的。墨子是前5世纪的人,不可能知道公元前4世纪和前3世纪的思想发展与历史事实。有人说,如果《墨子》不是墨子本人写的,怎么能说是墨子的思想学说?墨子门人谨遵师训,记述发挥墨子学说,不一定都由墨子本人亲手撰写,但仍可部分地、有条件地归之于墨子本人的思想学说。
先秦人著作“书于竹帛”(《兼爱下》),即写在竹简绢帛。先秦留下的《墨子》竹帛之书,经过汉朝人编辑。汉成帝于前26年派刘向整理编校先秦古籍,包括《墨子》在内。汉哀帝又叫刘向之子刘歆继续其父的工作。他们使用的就是这种竹帛之书。经刘向、刘歆整理的《墨子》,统一用绢帛书写。
《经上》到《小取》六篇,统称《墨经》,是后期墨家的著作。以上所说《墨子》五编(墨论、杂论、墨语、墨守、墨经)篇目,见表2。
表2 《墨子》五编篇目
(三)墨子哲学观点
1.政治哲学观点。细分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等。主张任人唯贤,提倡“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强调“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反对任人唯亲,特别照顾亲属。主张“选择天下贤良”,“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用道德仁义统一全国思想。认为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天下就没有“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等不合理现象,没有攻伐掠夺。墨子批判统治者厚葬久丧,暴夺民衣食之财,奢侈享乐。
2.经验论的认识论。强调知识来源于众人的耳目之实,以视听感觉为判定是非有无的根据,提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三条经验标准(三表)。认为知名与察实、取实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知识。如知仁义之名,不能察取仁义之实,就像盲人知黑白之名,不能察取黑白之物,不是完全的知识。
3.认识论有理性论的科学成分。主张察类知类,辩故明故,重视探求“方法”、“法则”,要求“以见知隐”,从现象到本质。倡导“以往知来”,从过去推知未来。认为往者和来者都可知,肯定认识往者的总结性和认识来者的预见性。墨子批评儒家的命定论,认为“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者之言”,“足以丧天下”,“贼天下之人”。提倡积极发挥人力的能动作用,改造自然。倡导说:“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认为人兽之别,在于能否用力从事生产劳动。
4.提出逻辑概念名、辩、类、故、法、悖。要求名实相符,“能谈辩者谈辩”,把辩论技巧作为知识传授。重视逻辑论证,强调“无故从有故”。常用归谬法,揭露论敌自相矛盾。批评“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是“悖”,儒家“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包而去其冠”,“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无鱼而为渔网,公输般“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为墨家建立中国古代逻辑体系奠定实践和知识基础。
5.认为鬼神存在。根据有人曾“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的错觉,古书的讹传,提出鬼神存在的错误主张,突显他经验论认识论的流弊。墨子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相信鬼神能赏善罚暴。说“兼相爱,交相利”,是顺天意,必得赏。“别相恶,交相贼”,是反天意,必得罚。把天志、鬼神,作为推行政治主张的工具。这是墨子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应予以扬弃。墨子后学著狭义《墨经》四篇,完全抛弃墨子天志、明鬼学说,连一个字也没有出现,是墨家哲学发展中的进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