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诚信利脾胃
尊敬的各位同人、各位同胞,我们接着往下讲,上一节讲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食饮有节”这一点,已经强调过了,非常重要。因为饮食无节就伤脾胃,脾胃一伤,后天之源就受到阻碍,就是我们靠着吸收五谷、瓜果、水分,分析出这些精微物质供应自己身体运作的这个后天的养分就会缺乏。
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原因,就是我们会在讲诚信的情况下,涵养自己的脾胃。就是上一讲我们跟大家简单地报告了五常、五脏和五行的对应关系,那么讲到“食饮有节”呢,我们就可以介绍最后一脏,就是脾脏和诚信、真诚之间的对应关系。仁义礼智信,最后一个是信,信是什么呢?对脾脏有什么好处呢?叫“信土无妄无忧虑”。诚信的这个“信”在五行当中和“土”相对应,土在五脏当中和脾相对应,脾又和胃阴阳成对,互相表里。脾属于脏,胃属于腑,阴阳相合,完成运化的功能。所以“信土无妄”,就是厚实、信实、真实、真诚,这样的人没有忧虑,好像个乐天派,叫“信土无妄无忧虑,五气朝元道德佳”。这些道理尽管是以诗文来表达,可是非常的精到。连起来说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请大家注意听,我念得慢一点。因为我们现在其实就是一个自在地学习的过程,大家可以很享受地仔细去品味:
仁能养肝戒怒杀,义缺伤肺倒恼差。
礼明心正淫恨少,智除烦水肾生花。
信土无妄无忧虑,五气朝元道德佳。
看过善人或者道家书籍的,恐怕对这几句话耳熟能详;如果说对经典从来都不接触的,偶尔一听感觉到很难。如果你属于后一种情况,就提醒你自己稍稍地多用一点心,多下点功夫,多读一点传统的经典。这个经典不一定能像我们读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那样一看就懂,一翻就明白,有一些需要长时间地去体会,尤其是有一些句子,每一个字我们都明白、都认识,但是这一句话放在一块儿,所指的那个实质内涵,我们就未必清楚了。尤其是没有经过自己身体去明白的,可能还会发生错解的情况,就是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是误会,反而理解差了。这就存在着一个读原典和参考谁的解释的问题。如果你不看任何解释,就看原典,通过长时间地去反复体会,那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你说自己程度差一点,百遍还没“现”,那你就再真诚一点,书读千遍,其义自现;你说我还差一点,那你就书读万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本书读一万遍,那不可能不人经合一啊!但有一个例外,就是你不够真诚,一万遍也没有用,那是像口头念经,说口头禅一样。只要真诚,说不定哪一遍你一下子豁然贯通,整个道理你全部明白,那明白之后就剩下践行了。所以真诚这件事情极为关键!
我们上一讲已经强调过,这一篇的题目叫《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他为什么把这一篇放在第一?就是因为这个“天真”不能失去,就是自然的这个真诚非常重要!“天”是指自然的、本来的、本性的、率性的。“真”是什么?真就是天道,真和诚说的是同一件事,就是诚信、真诚、真实。子思在《中庸》当中就说过:“诚者,天之道也。”这一个字说的就是天道,而按照这个“真诚”去做了,“诚之者,人之道也。”如果一个人以这样的心态去做,就是天道和人道同时践行出来,本身它就是天人合一的,没有什么好玄密的,也不是迷信,很自然的,行得久了,功到自然成。自己先领会清楚,清楚了以后,身心会有反应。初步的反应是觉得自己心情愉快,表现出来,自己那个“表情”也会自然地看上去笑眯眯的,具有慈悲之相、慈悲之心,就是由里向外散发出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