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 侯玉波
- 4072字
- 2021-03-31 01:02:52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在开展一项研究之前,我们对研究的问题总会有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在开始的时候是非常模糊的,同常识或猜测没什么区别。但随着我们思考的不断深入,这些构想有可能越来越清晰,从而形成研究的假设:一种清晰的,可被检验的预测,它是对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系统预测。形成研究假设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正是因为假设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研究区别于常识。
对科学研究的假设有三个要求:
一是假设必须是可以证伪的,即通过系统的研究设计能够证明它的对与错。比如遗传学家提出精神病的发病率与遗传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在家系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精神病史的家族比没有精神病史的家族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高出十几倍,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遗传的影响确实重要,从而使假设得到证明。
二是假设必须是可以量化表达的,这一点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之所以区别于描述性研究的标志。不论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还是多元方差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或者是结构方程中的模型,实际上都是用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验证假设。我们研究中常常用到的回归系数,就是用量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效用的大小。
三是假设必须简单,不能附加其他太多的条件。由于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任何一个变量都不能完整地预测人的行为。所以,社会心理学在解释因素效应的时候的解释度不会很高,大部分时候仅仅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即可。为了解释更多的变异,有些研究者会把更多的因素考虑进来,但这种做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会出现所谓的折扣效应——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因为其他可能变量的出现而受到影响,使得解释度降低。从这一点来讲,在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不宜考虑过多的影响因素,两个或者最多三个因素就足够了。
随着人们对研究假设的不断验证,这时候理论就出现了。理论是一套有组织的原则,用它来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构建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建构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使得我们对现象的解释更清晰。通常情况下,评价一个理论好坏的标准有四个:
●准确性:理论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现象发生的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的理论;
●一致性:用理论在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始终保持一致性;
●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
●广泛性:理论能够解释一系列的现象,好的理论不能只解释某些特殊现象。
概括起来说,如果几个理论在其他方面相同,而其中某一个形式更简洁,表述更准确;能囊括所有的相关信息,并前后保持一致,那么这个理论就是最好的。
社会心理学有许多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一,一个好的理论能够统和现有的知识,比如对人类利他行为的探讨,心理学家提出的利他规范理论统和了许多关于利他的知识。第二,理论能解释已有的现象,人们构建理论就是为了在一个科学完整的框架内解释一系列的现象。第三,也是理论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使我们对现象的发生具有预测性。正是因为有了理论,我们可以预测在某种情境之下人的行为反应。第四,理论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作用,我们能够从理论中演绎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从而使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
与物理学中的牛顿经典力学或者量子力学不同,社会心理学中没有一个能囊括所有现象的理论,即使像弗洛伊德和皮亚杰这样伟大的人也没有做到。实际上,社会心理学家建立的是更精确的“微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人们行动的某一具体方面,能够对这些行为做出预测,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加以检验。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一个初学社会心理学的学生,往往会对这个学科缺乏共识感到惊讶,而这种缺乏共识从某个角度上说,反映了社会心理学依然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中,不成熟的理论与混杂甚至对立的理论共同存在,二者的争论恰恰可以推动理论和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即使是在成熟的学科中,辩论也是必需的,因为所有的科学理论必须面临从被批评到被超越的命运,这种超越是科学发展的轨迹。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ych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取向。同样从事名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来自社会学和来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从而在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思路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来自社会学领域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用定性的方法探讨社会心理学问题,而来自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强调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分析。比如同样研究人们对改革的态度,前者往往以百分比揭示人们态度,如果70%的人给以肯定的回答,他们就会说大部分人赞成改革,而不会去区分不同人群对改革在赞成程度上的差异。相反,后者则不仅考虑到质的差异,而且也强调人们的反应在量上的不同。除了方法上的不同,在研究的取向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也各有特色:前者往往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中个体是被动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在环境影响下个体如何主动地做出反应,强调个体如何主动去适应环境,这种倾向在美国的社会心理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它们的区别见表2-1。
尽管二者有这些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在选择研究问题、解释结果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同时随着学科交叉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出身的社会心理学家在好多方面也有融合的趋势。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人类的社会行为是许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信息学、经济学、政治科学以及心理学的许多分支都对之有兴趣,这些学科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行为,这些学科和社会心理学一起,统称为社会科学。不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研究不同方面的行为。例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行为,政治学研究的是政治行为,而社会心理学的视野比较广阔,它研究多种环境下不同种类的行为。但是在看待与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同学科的取向层面却截然不同。归结起来,这些学科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主要有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social level)是社会学与政治学采用的研究层面。社会学与政治学常常用比较广泛的因素解释社会行为。比如他们会认为经济、历史以及社会力量决定人类的行为,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因素包括阶级、宗教团体、政府组织、经济改革等。以社会学为例,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有许多共同的兴趣,比如都关注暴力、偏见、文化差异和婚姻等现象。然而社会学关注的是社会层面,而社会心理学关注着人际层面。例如社会学家会追踪记录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而社会心理学家则会考虑是什么因素导致一个人更喜爱某个候选人。另外,社会学通常研究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变量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家则更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包括情绪或者情境等。
2.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individual level)是临床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家所采用的层面。在临床与人格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具有的特质可以用来解释他的行为,他们常常用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解释在相同情境下,人们为何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
以临床心理学为例,如果告诉一个不太了解心理学的人,你正在学习社会心理学,他很可能会说:“哦,好极了,你现在可以对我进行心理分析了”或者说,“上了这些课,你就能告诉我为什么我家里总是一团糟的原因了吧”。这些反应映射的意思是,你正在学习临床或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并进行治疗;而社会心理学更关注个体思维、感受、行动或互相影响的方式。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都研究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但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理解个体之间存在的具有跨情境稳定性的差异;而社会心理学致力于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无论他们是否存在人格上的差异。人格心理学家可能会问:“这个人是否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里都表现出外向和友好?”社会心理学家则对不同情境如何导致不同的行为感兴趣,他们可能会问:“一般而言,人们在高度焦虑的情况下是否会更倾向于寻求同伴关系?”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美国心理学会有50多个分会,但人格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仍然属于同一个分会。该学会主要出版两种刊物:《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和《人格和社会心理学通讯》(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 ogy Bulletin)。
为什么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联系如此紧密?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补充的。例如,有些社会心理学家会考察接受负面反馈(情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如何由这个人的自尊水平(个体差异因素)决定(Baumeisteretal.,1996)。类似的问题还有:“人们会被具有与他们相反的人格的人所吸引吗?”“是否对于某一特定类型的儿童而言,经常看电视会引发更多的反社会行为?”“什么时候一个控制力强、集权化的领导对团体是有好处的?而什么时候一个合作的、关心人的领导对团体是有好处的?”
3.人际层面
人际层面(interpersonal level)是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境包括环境中的他人,这些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社会心理学家要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决定了人类的行为。
比如解释犯罪行为为什么产生,不同层面的解释便截然不同。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与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层面,用广泛的因素解释人的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他们可能会认为犯罪率的上升与贫困、城市化及工业化有关。为了证明这些结论,他们会提出一系列的证据,比如穷人犯罪比富人多,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危机时高等。与社会层面的解释不同,人格与临床心理学家用个人的原因对此加以解释。他们想要弄清楚在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有人犯罪而有人不会?为了解释这些差异,他们往往强调这个人的生活背景,如家庭教养方式、学校环境等。社会心理学家则从人际层次出发,分析在当时情境下,个体为什么会产生该行为,个体产生什么样的主观感受,继而影响整个行为,何种人际因素会引起愤怒情绪增加以及侵犯性行为,比如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挫折会导致愤怒,并引发侵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