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结构变化与城市化

4.1 引言

在一般均衡理论中,均衡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机制是所谓的“负反馈机制”。当一个经济量增长的时候,总有一种力量把它的增长速度降下来,而这种力量发生作用的过程就是负反馈机制。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一个企业就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其他企业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同理,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一个国家的经济也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其他国家就不可能有任何增长。在自然界,负反馈机制的存在是万物和平相处的必要条件。

就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言,我们可以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成结构因素和总量因素,前者包括人口转型、结构变化、规模报酬、制度改进等不受负反馈机制限制的因素,后者则包括投资扩张、技术进步等受负反馈机制限制的因素。显然,前者更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本章和第5章关注结构变化,第6章考察投资和技术进步,第7章考察规模报酬的作用。

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动,而结构变动也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结构变动是城市化以及与此相伴的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这个特征显然和所有国家都起始于农业社会这个事实有关;经济发展是工业推动的,因此必然导致农业份额的下降。在非农部门内部,工业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其份额会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但服务业的份额却是线性增长的。这种结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同时也强化经济增长的动力。自发的结构变化总是促使生产要素从低回报的部门向高回报的部门流动,因而带来“免费”的经济增长——“免费”的意思是,社会无需付出成本就可以得到更快的经济增长。比如,一个高中毕业生在农村的价值不会和一个初中毕业生的价值有多大的差别,但是,一旦进入工业,两者的差别就会体现出来,高中生更多的数理化知识就会转化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结构变化也特指生产要素从低边际报酬部门向高边际报酬部门的转移。

本章的目的是考察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并阐述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下来的4.2节给出结构变化的经典事实和解释;4.3节接着介绍所谓的卡尔多事实及其因结构变化的改变;4.4节转而讨论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5节和4.6节讨论作为结构变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探讨它的一般规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7节给出一个微观模型,籍以阐述从农村到城市移民的规律;4.8节回顾中国的劳动力流动政策沿革并加以评论;最后,4.9节总结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