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
- 林毅夫
- 3042字
- 2020-07-09 15:16:40
二、新中国成立后照搬苏联经验的原因
(一)为什么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中国推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从1949年到1978年,计划经济从探索到实行也是28年,与建立新中国所花的时间一样长,后来证明这套制度行不通,所以需要转型与改革。
一个通常的说法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照搬苏联经验建立了不适合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能够做到实事求是,正确地分析中国的现状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却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一些人认为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盲目照搬苏联经验是因为他没有工业建设的经验,但是,这个说法有问题,因为他同样没有革命战争的经验。事实上,照搬苏联经验也是实事求是的行为,因为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与苏联的目标相同,环境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当然也必须有所不同。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与苏联目标相同,条件也变得相同,所以使用的方法手段也必然相同。
老一辈革命家参加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中国富强起来。例如,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一定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代表了他的心愿,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的心愿。让中国人站起来,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动力,鸦片战争以后几代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中国人站起来,让中国富强起来。但是没有强大的国防,就要挨打;要想有强大的国防,就要有强大的军事工业;要想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就必须有强大的重工业。1952年中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后开始建设国家,提出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目的就是让中国能够早日屹立在世界的强国之林,不再受外国的欺凌。苏联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参考基准。当时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苏联在1929年以前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但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之下,工业化进程非常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了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而且,当时欧美的市场经济仍处于大萧条之中,所以苏联以重工业为先导的经验看来是可行的,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愿望。
其实,这种想法不仅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独立的许多国家,不管是在亚洲、拉丁美洲,还是在非洲,所采取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在第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领导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发展战略。中国的毛泽东、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印度尼西亚的苏卡诺和苏哈托都是如此。当时在拉丁美洲提出的依赖理论(Dependent Theory)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核心国家就是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边缘国家就是那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根据依赖理论,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工业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材料,购买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依赖理论之所以在40年代由拉美国家提出,是因为在30年代的时候,出口原材料的价格下降得非常厉害,但是工业品价格基本不变。根据中心—依赖理论,如果是处于依赖的地位,也就是出口自然资源产品、进口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就会被剥削。在当时中心—依赖理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到这种理论的影响,不愿意出口资源产品,而是想自己生产需要进口的制造业产品,这就是所谓的“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不仅自己生产日常生活品,而且连用于生产日常生活品的机器设备都要自己生产,所以这个战略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其实是一样的。当时的主流经济学也是想方设法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千篇一律地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只有少数几个例外。中国当时是属于那些大多数,按照毛泽东主席的说法,没有军事工业就没有国防,就要挨打;要有国防,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所以中国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二)重工业优先发展与要素禀赋的矛盾
中国在1952年和苏联在1929年的情况非常相似,发展战略都是重工业优先,面临的条件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重工业有三个基本特性。第一个特性是建设周期长。重工业的建设周期可能长达五年甚至十年,而轻工业则有可能在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收益。所以与轻工业比较起来,重工业的建设周期是相当长,收效也是相当慢的。第二个特性是对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生产重工业的机器设备必须依靠进口。第三个特性是重工业一次性投入非常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工程都很常见,而轻工业项目有几百万或上千万就算相当大了。
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也有三个特性。第一个特性是剩余少。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生产主要是在农村,大部分的人口是农民,生产活动集中在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很大部分是供给自己食用,再加上饲养家畜和留作种子,剩余很少。部分剩余可以卖到市场上转变为资金,但是由于社会剩余非常少,所以资金就非常少,资本的积累不足,从而导致资金的价格非常高。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普遍较高,很多发展中国家民间借贷的月利率可以高达2%到3%,这绝对不是高利贷。古代的高利贷指的是月利率在5%以上,甚至达到10%,所以2%到3%的利率仍属正常。第二个特性是可供出口的产品就非常少,而出口少又导致赚得的外汇非常少,所以外汇价格——汇率就会非常高。第三个特性是资金分散,难以动员集中。这些落后的农业国家不仅剩余很少,而且农业地区相当广阔,这必然造成较少的剩余分散在较为广阔的农村里,动员这些分散的资金进行投资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农民的收入很少,一般不会把钱存入银行。在农村地区,银行的数量很少,虽然把钱放在银行既安全又可以赚利息,但是农民一般却不愿意把钱存到银行。因为如果农民把百来块钱甚至几十块钱存入银行里,以后取钱还要步行几十里地走到县城的银行去。每天就为买酱油、买醋、买火柴的几分钱而走几十里路到县城,即使安全又有利息,显然交易费用也实在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宁愿把钱放在家里的枕头下或缝进被子里。不仅中国的农民这样做,其他国家的农民也有类似的行为。我到国外讲学的时候,发现外国的农民会把钱放进袜子里随身携带。但是无论怎样,只要钱不存进银行,就会面临资金动员困难这样的问题。
由于重工业三个特性和落后的农业国家三个特性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就没有办法建立建设周期很长、需要依靠大量进口技术设备、一次性投资规模很大的重工业项目。如果正常状况下民间借贷的月利率是2.5%,那么年利率就是30%。如果一个建设项目十年才能完成,建成投产开始才有利润,按年利率30%的复利计算,那么十年以后项目建成之日需要还本付息之和就为原贷款的13.7倍,几乎全世界都难以找到如此高利润的项目。另外,要建设重工业就要有机器设备,当时国内没有重工业需要的机器设备,就要从国外进口。由于外汇非常短缺,外汇价格就非常高,与高额利率一样,高外汇价格也会导致重工业建设的成本偏高。而且重工业建设一次性的投资非常大,可能是动辄几亿、几十亿,但社会剩余主要是在农村,难以把这部分剩余集中起来,所以重工业优先发展政策困难很多。
苏联1929年在斯大林领导下采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其目标与中国1949年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政策目标一样,遇到的困难也一样,因此解决困难的办法也就一样。1929年以后,苏联推行的计划经济是在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农业社会里短时间内建设起重工业体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中国在建国后的经济情况跟苏联比较类似,所以也提出类似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因此,毛泽东主席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是实事求是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照搬苏联经验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也是实事求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