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预测性报纸经济消息

一、预测性经济消息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经济预测作为经济信息传播中的一种“拳头产品”,更为读者所需所盼。据有的新闻刊物介绍,不少经济管理部门的决策人员和工厂企业的厂长、经理往往不惜出重金,以求经济信息传播机构向他们提供那些材料翔实、依据确凿、论证充实、既论现实又预测未来前景的信息。可以预见,预测性经济信息必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课题中,在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历史过程,当前联系着长远,今天联结着明天,明天又牵动着今天。因而,经济报道在看重报道当前发生的经济新闻事实的同时,又要有长远的眼光,重视经济的未来发展,注意加强对经济工作、经济走向和经济生活的市场预测,产品生产预测,产品供需预测,证券行情预测,以及国际市场动向预测等,重视经济发展战略、长远预测和远景蓝图的前瞻性报道。所谓预测性经济消息,就是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建设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新动向、新情况、新课题,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从理论上进行全局性、前瞻性、深层次的科学论证、解释、分析和探索,从而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或某个经济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有根有据的推测和判断的一种经济报道形式。

在改革大潮奔涌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生活是复杂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是复杂的。新闻记者的笔要伸进去,展示大潮中的波澜,在现实与未来的交叉点上更好地反映与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预测性经济消息在这个时代的大课题下,有着广阔的创造天地。当然,这种预测绝对不是记者个人的随意猜测,更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在深刻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条件经过科学地分析研究、推理判断而得出的结论。这类报道一般应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过去和现实情况的概况;二是对未来的分析预测;三是提出实现未来预期所需的条件或可行措施。

这种报道形式显然不同于解释性经济消息。解释性经济消息是运用经济背景材料来解释、说明为什么会发生某一经济新闻事件和经济新闻现象,以揭示它的原因和来龙去脉的一种报道形式;预测性经济消息是关于对某种经济新闻现象的历史与现实的正确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认识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重点在于回答这一经济新闻事件会导致什么后果、发展趋向如何,属于预测未来的问题。新闻界有的同志曾经模糊两者的区别,把解释性经济消息混同于预测性经济消息或者代替预测性经济消息,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妥的。

这种报道形式也不能与预告新闻相等同。虽然两者都包含报道未发生的事件的成分,而且又都必须以已发生的某些新闻事实作为预告或预测的依据和基础,但预告新闻所预告的毕竟是即将发生和一定会发生的事物变动的信息,而预测性经济消息所传递的信息却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报道方式更不能与新闻的倾向性相混同。新闻的倾向性是记者的世界观、政治观念和态度在报道中的体现;而预测性经济消息则是对经济新闻事件发展前景的科学分析,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结论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果混淆了两者的界限,就会影响到对未来情况分析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预测性经济消息写作的主要要求

新闻本是时代的先声。在现代商品经济异常发达的社会,预测性经济消息对于完成历史赋予的这一使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行情与经济活动的变化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变化莫测的。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他们的决策已不再主要是靠经验,而要靠科学和民主了。因此,现代经济新闻的指导性也就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现成的经验模式让人们套用的阶段,而应当把目光投向时代潮流的最前沿,在思想观念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上给人们以启迪。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的创造力主要是指理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的工作是在创造性的理性思维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加强现代新闻的指导性就必须重视新闻超常性的发掘,重视对事物发展趋向的科学预测,争取未来的主动权。当然,实际工作经验仍是十分重要的、可贵的。新闻媒介必不可少地要报道它、传播它。但是,经验终归又有局限性。第一,它带有一定的重复性。可以运用经验去处理的问题,必须是在历史上重复出现过的,几乎完全重复,或者是部分重复,这样人们才有可能借鉴过去或他人处理问题的经验。第二,它带有一定的表面性。借鉴经验处理问题,通常只是表面现象的比较或类比,并未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其成效就大打折扣了。第三,它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创造性。创造性的关键在于一个“新”字,以创新为本质特征。如果现代新闻传播不把给人以创造性的活力作为重要内容,而只提供已有的现成经验模式,那么其指导性是不可能增强的。

所以,重视新闻超常性的发掘,积极而慎重地发挥预测性报道的作用,是当代新闻媒介在大众传播中争取优势的一个重要措施,应该下工夫做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似乎一件事情非得等到有了最后的结果、已经见了分晓才能报道。提倡抓问题报道要从事情发生的萌芽状态抓起,并随着事件的发生,根据不同的需要搞好预测性报道,让新闻报道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跳动。这样的预测性报道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都是很强烈的。

例如,《大河报》2001年11月16日刊登的一篇报道:

中国“入世”后彩电价格将企稳反弹

彩电价格是最敏感的一个话题,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加入WTO以后,彩电价格走势如何呢?“入世后,中国彩电业面临的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市场,国产彩电在价格、质量、技术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中国彩电整机的出口量将会大大增加,原材料、元器件的出口量也会大幅增加,这也就极大缓解了目前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中国彩电价格已经达到历史低谷,所以,彩电价格不但不会降反而会企稳反弹。”海信电器总经理汤业国这样认为。

这是因为,第一,从1996年以来彩电业的价格战一次比一次惨烈,到今年彩电业可以说走到了一个历史的最低谷,几大彩电巨头开始出现巨额亏损,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过剩而需求不足的供需矛盾造成的,大量的库存积压产品市场无法消化,不得已就要降价,如此恶性循环,以至于到了今天这种局面。

第二,早在几年前,国外知名品牌都已基本实现了在中国本土生产、销售,其中80%的原材料、元器件均为国产。因此入世后,国外品牌降价的空间很小,再加上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很小,导致国外品牌大幅降价的内在动力不足,也就不会对中国彩电市场形成冲击。

第三,由于中国彩电生产制造技术非常成熟,国产化率在几年前就超过了90%,普通彩电已经达到100%,因此入世后关税的降低对彩电成本的影响非常小,构不成降价的动力。

同时,创维彩电董事长黄宏生先生也认为,加入WTO对中国彩电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根据WTO的游戏规则,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遇到的阻力将比以前小得多,而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原材料和核心零配件,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巩固成本优势。同时,近两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一流电子企业出于产业转型的需要,纷纷把制造业务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在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做大做强。


很显然,这样的预测性经济报道比那种“问题”已见分晓或已有眉目之后才作的报道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要强得多,且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可读性也强。

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这类预测性经济消息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不是简单地讲一些事实,而是正确地从事物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反映了事物的变动,显现出一条新闻事实出现的轨迹,为读者提供事物变化的纵深信息。

具体说来,预测性经济消息写作的主要要求有以下四点:

1.鲜明地提出问题。预测性经济消息吸引人的关键,不在于它对经济事实的叙述,而在于透过具体经济事实材料的深刻分析,具有远见卓识地告诉人们一个涉猎广泛而又处在萌芽状态的问题或一种倾向。

2.就事论理。从经济事实出发,就经济事实本身进行科学分析、解剖,不是空讲道理,也不作三段论式的推理,不依赖联想,而是从对经济事实的科学分析中讲明道理,给人以启迪。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一般兼有新闻、政论、散文等文体的表现手法,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文字也较生动引人。

4.有深度。在内容含量上,这类经济报道不再是“告之以事”的纯经济消息,其立足点在于:在人们原有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对未来的分析,给人以知识和启迪。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理解、分析、判断等活动,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就会越深刻,判断就会越准确。这类经济报道的深度正是建立在经过实践检验了的正确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

三、预测性经济消息的分类

(一)根据预测的报道方式来分类

1.结论式的预测

对于某些事物或动向,可以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和推测,得出结论。例如,2006年8月28日《财经时报》刊发了一则报道《造船业十年后世界第一》,从产业转移、国内需求变化、装备业发展三个方面,预测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趋势。首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造船业的中心已开始转移,从传统的造船中心欧洲转移到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由于造船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在这方面有优势。其次,中国对船舶的总需求量也将飞速增长,2006~2010年,中国对船舶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100万载重吨。最后,国家将大功率柴油机等船舶配套装备,作为未来几年产业振兴的重点。该报道正是基于以上因素,最终作出这样一个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造船的第一大国。

2.探讨式的预测

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而发展中的某些事物在量变的过程中,往往或者具有多向性,难以一下准确断定它的发展趋向,或者利弊兼存,需要多方顾及,采取探讨的方式进行分析。例如,鉴于平板显示技术的等离子、液晶电视正推动着全球电视机市场的发展,国内的彩电企业也纷纷转向这种高端电视的研发和生产。《经济日报》在2004年12月3日发表文章《传统彩电还可风光三五年》,认为在2008年之前,阴极射线管就数量而言仍是全球电视市场的主导技术,基于CRT技术之上的传统彩电仍将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普及、市场成熟而保持持续增长。该报道在作出预测之后,进一步指出中国彩电业的前景还存在着变数,正在发生的三个结构性变化将极大地影响该行业的发展:第一,现行的产品研发正致力于提升彩电的数字功能及数据界面;第二,有实力的厂商增加了对高端彩电(如宽屏的LCD、PDP及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发投资,下一步就是扩充生产这类新产品的能力;第三,随着DLP、LCOS等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将能扩大企业的原有产业范围,发生局部业务转移。无疑,像这类专题探讨式的预测,对产、购、管、销各方面都有启发性和参考价值,有利于人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早做思想准备。

3.提醒式的预测

当经济领域的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的时候,经济新闻应及时提醒人们加以注意。2003年,当“非典”疫情在中国肆虐时,许多企业看到了商机,纷纷进军干扰素市场,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该市场逐渐供大于求。《人民日报》记者李建兴审时度势,看到了我国干扰素市场即将面临的产能过剩危机,于2003年6月3日采写了《别让商机变危机》,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危机和商机都是可以转化的,如若判断或利用不当,商机可能错失,也可能变成危机”,文章认为企业应正确分析市场供求形势,不要盲目上马一般性、低水平、同类同剂型的产品。这篇报道便属于提醒式的预测。

4.咨询式的预测

这是指针对现实中某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请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加以分析、提出看法,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例如,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飞速飙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在随之不断上涨。但是到了2006年10月,国际油价连续3个月之内跌了20%,开始在每桶60美元上下徘徊。国际油价走低使国家发改委面临调低甚至放开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舆论压力。《中国产经新闻》于2006年10月18日刊登的《国际油价下跌 国内油价将进入下降通道》,分别咨询了国家发改委官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以及石油业界的相关人员,请他们对油价浮动的前景进行分析预测,最终作出了分析判断:中国政府可能会顺应国际油价下降的潮流,主动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此报道为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信息。

5.建议式的预测

这是指对事物萌发出的苗头进行剖析,分析其潜在的发展趋势,提出指导实践的建议。这样的报道在经济领域内有着独特的指导作用。2000年以后,建筑企业在开放市场环境中承揽工程项目逐渐遭遇阻力,这并不是正常的竞争加剧,更多的是项目招标过程中由于地方、部门保护、市场分割带来的愈演愈烈的不公平竞争。地方政府对有形建筑市场的过度介入已经有悖于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的目标,影响到招标投标法的顺利实施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对此,《经济日报》于2001年4月1日刊登了文章《有形建筑市场不能成为篱笆墙》,分析了这一态势存在的原因和潜在危害,并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垄断、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大市场、依法保护项目法人自主权、强化对招标投标工作的行政监督等数项建议。这则建议式预测新闻发表后,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6.选择式的预测

选择式预测就是把某一新闻事实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逐一摆出来,加以分析比较,并将各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都充分估计到,从而让读者对事情的演变和发展情况有一个清醒而全面的了解,以便自己作出选择。例如,1992年6月,国务院研究室工交组、国家体改委宏观司和《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共同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市机关、大型企业及有关科研)发放了200份经济专家调查问卷,广泛搜集对下半年经济走势和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回收问卷107份,回收率为53.5%。《经济日报》于1992年7月18日以《百余名经济专家评说我国下半年经济走势与体制改革 多数专家对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为题,如实地将专家们的主要意见归纳为三个问题发表:(1)对1992年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2)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的选择;(3)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每个部分都充分地反映了专家们的不同认识与看法。

(二)根据预测对象的范围来分类

1.宏观性经济预测消息

宏观性经济预测消息就是根据有关国家或世界某一经济现象的历史和现实的信息资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经济发展趋势的报道。例如,《百余名经济专家评说我国下半年经济走势与体制改革 多数专家对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和《经济日报》1992年8月31日发表的《太平洋国家地区经济将健康发展》便属此类。

2.中观性经济预测消息

中观性经济预测消息就是对地区或行业性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例如,1992年以来,我国的基建规模加大,各地新开工项目比1991年大大增加,各地新上项目升势迅猛,大量的基建工程项目使得平时供过于求的建材市场猛然间变得紧张起来,许多原来的长线品种,在许多地方已呈供不应求之势。于是,《经济日报》于1992年7月13日刊发了《建材市场全面升温》的消息,在介绍了广东、华东各地、河南与北京、南京等省市的市场情况后,作出这样的判断:“今年我国建材市场一反前几年的疲软状态,将全面升温,各种建材和建筑用钢材价格节节攀升,行情看涨。”“前几年苦于‘吃不饱’的各大设计院今年都呈‘吃不了’状态,这种火暴的状况比1988年经济过热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设计院的工作量是基建状况的寒暑表,目前大量设计委托涌向设计院的情况表明:明、后年开工的项目将比今年还有较大的增加,市场对各种建材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建材涨价趋势难以遏制,许多品种的建材将会供不应求,建材市场将进一步看好。”

3.微观性经济预测消息

微观性经济预测消息是指对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等局部的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这类报道篇幅短小、实用性强,且与群众生活联系密切,是预测性经济消息中常见的类型。

四、在预测性经济消息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预测性经济消息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认识,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生活的节奏,使当代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具有较快变化的特征,这就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不仅要考虑事物的过去和现状,而且要考虑其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否则,就难以获得工作的主动权。

记者欲采写出有价值的预测性经济消息,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预测性经济消息对经济实践具有依赖性。预测性经济消息不是无源之水,不能凭空推测,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思考性分析。它首先重视对现实经济问题、经济现状特征的科学把握,并在这个基础上,把现实经济看作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注意考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发展因素、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同时,预测性经济消息还注意从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个因素的分析,深化到对各个因素在发展中的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最后对社会经济发展或经济事物发展的未来前景,作出宏观的科学预测。

2.预测性经济消息不但注重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思考,而且十分注重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条件、环境以及可行性的分析,强调对发展过程中环境和发展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性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例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发展条件、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条件、环境是有利的,将如何加速经济发展?哪些条件、环境是不利的,将对发展产生怎样的阻碍和破坏作用?这些都在预测的视野和思考的范围之内。

3.预测性经济消息并不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或者神秘主义的预言。它是要求统观未来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辩证法,统观因果关系的全部结构和作用机制,统观偶然性和选择在展望和预测中的作用,以达到科学地预测未来的目的。预测性经济消息也不是要求作者、科学家或决策者在思考问题时只设计出唯一的道路、方案和确定唯一的发展模式,而是要尽可能全面地预测不同情况下的发展前景,从而使人们在考虑事情的发展方向或道路时有所选择。

当然,预测未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更何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预测,其难度可以想见。所以记者在运用这种报道形式来指导经济新闻实践时,千万要谨慎行事。记者在对某个事物进行预测时,必须重视反馈信息。因为任何富有真理性的经济认识和思想一般不是在众口一词中产生的,而往往是在各种意见的争辩中逐渐形成的。由于知识的局限、职业的偏见、思维的习惯以及利害得失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个人或几个人的预见难以保证正确无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的交流和不间断的反馈,集群体之智慧,深化对未来的经济认识,加强预见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广大读者提供准确性高的前瞻性经济信息。


思考题

1.制作报纸经济新闻的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

2.找几篇报纸经济新闻的稿件,分析报纸经济消息以及导语的结构特点。

3.找一篇有导语的报纸经济新闻,根据新闻内容将导语改写成各种类型的导语,再看一下各类导语会产生什么样的阅读效果。

4.在报纸上找一篇经济消息,选择不同的角度加以改写。

5.写一篇政策性报纸经济消息。

6.写一篇信息性报纸经济消息。

7.写一篇解释性报纸经济消息。

8.写一篇预测性报纸经济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