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
- 张卓玉
- 977字
- 2021-03-29 23:48:31
第一章 变化中的教育任务
第一节 从改革到革命
经验表明,在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家,当一个社会问题为人们所普遍关注,而解决问题的尝试又不断重复、屡改屡败时,距离真正的变革或革命就不是很遥远的事了。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过去几十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事实上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改革的不断重复正意味着:仅有改革是不够的。当在现有框架下的调整、补充、完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就必须考虑对现有框架的变革。这就是所谓的“革命”。
当然,革命与改革往往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以我国过去30年社会和经济发展为例,我们的旗帜上始终写着的是改革与开放,但是,在许多领域,我们所经历的却是深刻的革命。本书之所以使用革命这个词,意在强调,教育变革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以这种哲学为指导的新的实践模式。
事实上,教育革命是全球性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就表达了今天中国同行所遇到的同样的困境:“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路,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推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原则、新观点、新方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支撑一场教育革命的新原则、新观点、新方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美国学者迪戈蕾在他的《学校教育》一书中集中讨论了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和相应的新教育实践,他称之为“第二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一般指现代正规学校的出现。欧洲在18世纪后半叶出现了由校园、课程、教材、职业教师、课堂教学、考试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大约一个世纪之后,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开始在中国出现。所谓“第二次教育革命”是针对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而提出的。如果真有这样一次革命发生的话,这次教育革命必然关系到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变革,如教育政策、教育投入、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等。本书主要从教育哲学课程实践层面讨论有关教育内容变革的问题。
我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事业大体与20世纪后半叶的国际教育改革发生在同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我国教育工作者,表现出了20世纪初叶教育界人士曾经有过的开放包容、吸纳批判的智慧和胆量。今天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有着相似的困惑、相近的尝试、相似的价值追求与相似的教育理念。如果说这场教育革命将会发生的话,中国教育改革将成为这一次世界性的教育革命的组成部分。“中国经验”也许会成为另一种“中国制造”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