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周绍杰 胡鞍钢
- 946字
- 2020-06-24 23:37:45
第1章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
2007年,世界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Indermit Gill和Homi Kharas(2007)发表了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报告,谈到东亚很快将成为中等收入地区,并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个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该报告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阐释,更没有明确给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收入区间。2011年,Homi Kharas和Harinder Kohli(2011)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指出当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国家摆脱贫困陷阱(poverty tra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进入增长停滞以及不能进一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原因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随着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低收入国家的上升,在出口市场既不能在制造业上与低收入、低工资的国家相竞争;与此同时,在创新技术方面的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进而导致该国家又不能在高技术创新产品上与发达国家竞争,出口竞争力下降。这样就会带来经济增速的下降甚至经济的倒退,导致该国家不能发展为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提出以后,立刻获得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成为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视角。特别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能否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根据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首次把中国列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20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点。随后,中国开始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的表现赢得世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毫无疑问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对外进出口状况也直接影响那些把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从长期来看,中国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进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也格外引人关注。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理解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视角。中文学术期刊关于以“中等收入陷阱”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在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然而,从国际期刊的相关发表论文来看,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大多都是工作论文,正式发表的国际期刊文章其实并不多。在现有出版的发展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中等收入陷阱”还没有成为一个标准的概念被定义以及讨论。如何理解“中等收入陷阱”仍旧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