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今存曹操诗歌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以分成时事、感怀和游仙诗三类,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观:欣赏。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起。峙,挺立。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简析

曹操的这首诗是一首古体诗,以四言为主,是最早出现的四言文人诗之一,艺术价值很高。诗人面对着洪波涌起的大海,借景抒情。“东临碣石”说出了作者“观沧海”的位置,作者居高临下,看到大海的壮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先写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一动一静总括水、岛之美,“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承接写岛,以静景为主,“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详写水,是动态描写。接着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曹操面对眼前所见而抒发的凌云壮志,他的政治抱负,那种将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全都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全诗没有内容上的关系,这继承了一些乐府诗的结束语形式。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七月临碣石山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名篇。

名家点评

〔唐〕吴兢:东临碣石,见沧海之广,日月出入其中。(《乐府古题要解》)

〔清〕张玉榖: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