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间谍一样观察
- (美)杰克·谢弗 马文·卡林斯
- 1432字
- 2024-10-29 20:30:44
友谊公式
友谊公式包括4个基本模块:趋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强度。这4个要素可以用下面的数学公式来表示:
友谊 = 趋近度 + 频率 + 持续时间 + 强度
趋近度是你和他人之间的距离,也是你和他人接触的时间长短。在“海鸥”案例中,查尔斯没有径直走到“海鸥”面前做自我介绍,这么做会导致“海鸥”快速离开现场。该事件要求采用一种更加慎重的方式,要让“海鸥”有时间“习惯”查尔斯的存在,不把他视为威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引入趋近度这个友谊因子。趋近度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就像你的招募目标是建立某种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一样。趋近能让你的招募目标喜欢上你,增进你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共享物理空间的人更可能关注彼此,即便是一言不发。
趋近度发挥作用的关键是目标必须处于一个没有威胁的环境。如果一个人感受到其他人的迫近威胁,就会“举起盾牌”采取回避行为,试图摆脱他人。在“海鸥”案例中,查尔斯逼近他的目标,但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海鸥”将他视为潜在威胁,从而引发“针锋相对”的反应。
频率是你和他人在一定时间内接触的次数,持续时间是指你和他人接触的时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查尔斯应用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友谊因子:频率和持续时间。为此,他埋伏在“海鸥”的购物线路上,有意增加这位外交官发现他的次数(频率)。几个月后,通过延长在“海鸥”周边的活动时间,他延长了每次相遇的持续时间。他跟踪目标进入杂货店,以延长他们的接触时间。
强度是指通过采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满足他人心理和/或生理需求的程度。强度是友谊公式的最后一个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鸥”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查尔斯的存在,而这位FBI特工似乎颇为费解地不愿接近他,至此,强度因子终于发挥了作用。这就将作为强度类型之一的好奇引入了二者的相遇。一旦某个新刺激因素进入个人环境(在此事件中,是一个陌生人闯进了“海鸥”的世界),大脑就会本能地判断这个刺激因素是威胁还是感知威胁。如果新刺激因素被断定为威胁,这个人就会试图予以消除或是中和,为此采取硬性应对措施;如果新刺激因素未被视为威胁,那它就会成为好奇对象。这个人会希望深入了解新刺激因素:它是什么?它为什么出现?我可以对其加以利用吗?
查尔斯的行动是在安全距离内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成了“海鸥”的好奇对象。这种好奇促使“海鸥”去发现查尔斯的身份和动机。
“海鸥”后来告诉查尔斯,他的FBI特工身份一望即知。不管是真是假,“海鸥”收到的是来自这位FBI特工的非语言友好信号。
一旦“海鸥”断定查尔斯是一名FBI特工,他的好奇心就为之陡增。他当然明白自己是招募目标,但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价码如何?由于“海鸥”已经对自己的职务晋升和退休前景心灰意冷,他无疑思考过有关查尔斯的各种情形,包括做FBI的间谍。
成为间谍的决定并非一蹴而就。潜在间谍需要时间来形成他们自己的合理化策略,也需要时间去习惯自己的忠诚变向。针对“海鸥”的招募策略包括等待其萌生叛意。“海鸥”的想象力为其想法的成熟和绽放提供了必要的营养。这段等待期还让“海鸥”有时间说服他的妻子一起加入。随着查尔斯日益贴近“海鸥”,外交官不再将这位FBI特工视为潜在威胁,而将其视为希望——对未来美好岁月的希望——的象征。
一旦“海鸥”决意帮助这位FBI特工,他就不得不等待查尔斯接近他。“海鸥”后来告诉查尔斯,那种等待令人烦恼。他的好奇心达到了顶点。“为什么这位美国特工还不采取行动?”事实上,查尔斯最终在杂货店做自我介绍时,“海鸥”对他讲的第二句话就是:“你为什么没早点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