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间谍一样观察
- (美)杰克·谢弗 马文·卡林斯
- 1702字
- 2024-10-29 20:30:44
“海鸥”行动
他是一位身居高位的他国外交官,代号是“海鸥”。
如果他成为美方间谍,对于美国来说,可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问题在于,你要怎样才能说服别人,让他们发誓效忠于敌对国家?答案是:和“海鸥”交朋友,给他开出无法拒绝的诱人价码。这个策略主要涉及耐心——要潜心收集有关“海鸥”的全部的生活情报,并以某种方式促进他与自己可能信任的某个美国同行的关系发展。
针对“海鸥”的背景调查显示,他曾经多次错过晋升机会,还有人无意中听到他对妻子说,他喜欢在美国生活,如果可能的话,他会考虑退休后到美国生活。“海鸥”还担心自己国家的微薄退休金不足以为他提供舒适的退休生活。有了这些了解,安全分析师认为,如果给予“海鸥”适当的金钱刺激,他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度就会打折扣。
这里的挑战在于如何去接近“海鸥”,和他达成金钱交易,同时不能让他受到惊吓。FBI特工查尔斯受命与“海鸥”发展关系,他要做到不动声色、有条不紊,就像等待一瓶美酒醇化出最佳口味那样。查尔斯被告知,如果他操之过急,“海鸥”就有可能产生戒备心理,彻底回避与其接触。相反,他被指示要精心地策划行动方法,采取旨在建立友谊的行动策略:第一步,要在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让“海鸥”喜欢上他。第二步,使用恰当的语言提示,将这种好感转化为一种持久性的友谊。
在实际接触前的几个月,围绕与“海鸥”关键性邂逅的准备工作就已展开。监视情报确定,“海鸥”每周都会走出使馆一次,步行穿过两个街区,到一家街角商店购物。有了这些信息,查尔斯奉命在“海鸥”购物线路的不同位置驻守。他被警告绝对不要接近“海鸥”,也不能以任何方式胁迫他;相反,他只需“在那里出现”,并让海鸥看到。
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海鸥”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FBI特工,顺便说一句,后者根本无意掩饰自己的身份。由于查尔斯没有任何拦截举动,也不和他的“目标”打招呼,“海鸥”便没有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反而逐渐习惯了在购物途中看到这位美国人。
在同一地点碰面几周以后,“海鸥”开始与这位美国特工有了眼神交流。查尔斯点头回应“海鸥”的存在,但没有表现出更多关注。
又过了几周,正如他们所说,查尔斯增多了与“海鸥”的非语言互动,他的眼神交流变多了,还会挑眉、歪头,或是努起下巴。据科学家发现,所有这些非语言信号都会被人类大脑解读为“友好信号”。
两个月过去了,查尔斯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行动——跟踪“海鸥”进入了他常去的那家商店,不过仍和他保持了一定距离。“海鸥”每次购物,查尔斯都会如影随形,跟着他一次次地进入商店。他一直和“海鸥”保持着距离,只是增加了和他在通道擦肩而过的次数,并延长了和他对视的时间。他注意到“海鸥”每次购物都要买一罐豌豆。掌握这条新信息后,查尔斯又等待了数周,然后照常跟着“海鸥”进入商店,但这次他向“海鸥”做了自我介绍。“海鸥”伸手拿豌豆罐的时候,查尔斯取下旁边的罐子,扭头对“海鸥”说:“你好,我叫查尔斯,是FBI特工。”“海鸥”笑着说:“我猜到了。”从这次波澜不惊的初识开始,查尔斯和“海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海鸥”最终同意向他的FBI新朋友定期提供机密信息。
漫不经心的旁观者如果看到了查尔斯对“海鸥”不惜数月的孜孜以求,会疑惑为何要这么久才让首次交谈发生。这并非偶然而为。事实上,整个“海鸥”招募策略就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心理操作,目的是在两人之间建立一种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考虑的友谊。
作为FBI行为分析项目组的一员,我的任务是和同事一起策划针对“海鸥”的招募方案。我们的目标是让“海鸥”与我们的FBI特工查尔斯相处愉快,从而实现第一次会面,并希望在“海鸥”对查尔斯印象不错的情况下继之以更多会面。我们的任务难度相当大,因为“海鸥”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他会对任何可疑人物保持警惕,进而千方百计地避免与其接触。
要顺利地实现查尔斯与海鸥的第一次互动,就必须让这位外国特工在心理上接受他的美国同行。要做到这一点,查尔斯则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事实证明他取得了成功。如果你想建立短期或是长期友谊,就必须如法炮制,采取查尔斯征服“海鸥”的必要步骤。
我们用“海鸥”案例作为背景,审视一下查尔斯利用“友谊公式”成功完成目标招募的各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