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总结

企业的业务架构决定了流程的形式和类别的多少。实际上为流程类进行了业务定义,即如何做(how)、什么时候做(when)的问题。通过把企业的流程加以归纳和总结,可以较好地实现业务架构向企业IT系统的过渡。比如客户办理开户的流程是一个交易类的流程,需要业务交易系统的支持,保证安全、时效等方面的要求;而一个管理报告的生成和发布的流程,是一个批处理的流程,需要批处理程序的支持,具有其特有的大数据量、复杂计算、大存储量的特点。把流程划分为类别可以针对特定的类而事先规划好系统方案和使用的技术组件,增加技术的重用性、维护企业标准、降低风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规范企业流程而把相似的流程归类,便于企业的管理和系统的支持。结合企业信息化进程自身的显著特点,我们也需要对它们一一的分类和研究。

在信息化的需求过程中,需要判定核心流程的改进、对新的性能的需求、调整(策略)改进、动态风险、技术改进等。企业不断产生的新需求,需要通过信息化流程,使企业信息资源变得更加结构化和合理化。在现代的企业中,树状结构的IT部门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市场和需求,如图2-4所示。信息部门的结构向减少管理层次和更灵活的方面发展,更加注重跨部门的流程,越来越多的决策权力授予第一线的人员。

图2-4 企业信息化进程

组件(component)是指某一个系统模块、IT产品、技术标准、IT服务等能够提供一项或者几项功能的最小单位。通过对组件的应用和组合,就可以建立起庞大的信息系统和服务。组件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未来架构中要提供的。以上提到的业务交易系统和批处理系统都会应用到不同的组件。通用的信息系统可以分成相互独立的层次,包括数据层、应用层、中间件层、渠道层。在这四个层次中都存在组件并能组成系统方案。同时在安全、标准、和科技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组件。

方案(patten)是指能够完成某一个或者某一类业务的子系统。比如银行的客户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柜台等多种渠道查询账户信息,每一个渠道就被称为一个客户访问渠道的方案。方案更多的与业务处理的界面和方式相关联,屏蔽了组件变化对业务的影响,也隔离了业务处理变化对组件的影响。

方案在企业中成功实施过,并且十分稳定地提供某一方面的功能。但不可能把企业所有的功能都设计成方案,最佳方式是采用“二八原则”,把80%的功能设计成可靠、可以重用的方案。通过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方案之间会共用组件,使开发和部署更加方便。架构设计人员在分析和解决一个架构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方案来帮助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