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透视: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机制的研究
- 张涛
- 22655字
- 2021-03-27 18:33:49
3.2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
在课题组中承担各子课题项目的9所院校,根据各自学院的办学定位,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与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下面举例说明。
3.2.1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人才培养战略的创业工程实施研究
创业工程是一个系统项目,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辅相成,又规划为不同的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1.目标
基于人才培养战略的创业工程实施研究是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对创业理论与实践进行前瞻性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不断拓展丰富创业的内涵,以创业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为基础,将创业工程整体进行规划,并设立创业教育中心和创业工程中心,充分利用学院与社会资源,开设创业系列课程,开展创业实践,优导优育创业项目,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探讨创业资源、能力和环境等影响因素,从而在创业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的方法上提出新的内容,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优质就业”,实施创业工程人才培养品牌战略。
2.基础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更应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并针对在校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之一。该校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涌现了一批学生创业典型,培养了大批创业型劳动者,既创造了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新鲜经验,又对转变社会就业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1998年承接“小企业主能力培养”课题,并使课题内容延伸为“创业教育”课程,且编著出版相应的配套教材。“创业教育”课程于1999年被列入学院人才培养计划的公共必修课,并成为学院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得到学院的重点扶持和推广,获得2004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其配套教材《创业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教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获得第六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经过10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集理论、实践、实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获得多项关于创业人才培养的课题立项,为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深层发展提供了平台。在体现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3.实施
(1)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
从一般意义上讲创业教育,是指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完善大学生文化结构,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出色的创业能力。为此,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开展创业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和创新意识。
①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创业成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了解目前中国高素质人才创业的比例还很低;了解国家正在创造一种鼓励高素质人才创业的环境和氛围,需要更多具有创业素质和能力的人去投身于创业事业。由此,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创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起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② 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通过创业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一是积极的处事态度;二是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念;三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坚韧不拔的毅力;五是能够忍受内外环境的压力与重大挫折的能力。
③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教育关键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一是要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开设创新活动课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三是建设创新的学校氛围和社会氛围。
(2)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美国百森商学院、贝勒(Baylor)大学、卡耐基梅隆(Carnegie Mellon)大学、德克萨斯大学IC2学院等在大学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它们设计了独特的创业课程计划,提供了一些创业研究方法,在创业教育和创业突破性的基础研究方面受人敬重。通过研究这些大学的创业教育经验,探讨创业成功的案例,我们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成功需要一个热衷于创业教育的卓越领导者,需要有一支不断提供创业教育新思路和知识互补的团队,以及需要有相当数量的资金。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构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四大平台”组成,如图3-1所示。
图3-1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结构
① 课程平台。课程平台主要由创业理论、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培育实践创业组成。
创业理论:采用学习主题确定法,即在教学中参考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中确立学习主题,选择具有开放性结论、解决问题途径多样化的主题,给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使用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如书本、报刊、网络等)进行创业理论的学习。
创业实践:采用学习情境创建法,即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包括案例解析、教学参观、专家讲坛、现身说法、政策导航和心理品质测试等方面进行创业实践的学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模拟创业:考核测评,即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设计自己的创业规划,由创业导师指导并进行方案讲评,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培育实践创业:指导、扶持优秀而且有兴趣、有具体项目的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创业。
② 队伍平台。组建“创业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队伍,为实施创业教育体系提供有力保证。导师们将通过创业讲座、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定期联系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现身说法、答疑解惑,并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服务,着力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提供咨询决策的过程中,导师也可以发掘有潜力的创业项目重点跟踪帮助,甚至直接进行投资。
③ 基地平台。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创业教育载体,结合专业组建校内、校外两类创业基地,把基地办成教师教学示范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与多家企业签约建立实训基地,建立学生“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创业教育体系的支持下边学习边创业。
④ 校园文化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业氛围,努力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组建学生创业社团,大力扶植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创业活动,如创业论坛、创业知识竞赛、挑战杯大赛等,积极组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如创业体验街等,在学生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优质就业”的内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包括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等。创业教育的注意点集中在创业知识、创业方法和创业观念上,涉及创业过程,以及创建新企业和发展新企业的关键因素,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创业理念和捕捉不同创业机会所必需的竞争力、方法技能、技术秘诀、经验、观念态度、资源、网络,这一切都通过一套实用的方法(课本学习、案例研究、实践操作等)来实现。
① 创业教育计划模式。进行创业教育计划,筹建创业教育中心,需承担以下几方面工作。
启动创业教育:在学院各专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建立创业数据库:学校创业教育的网站、定期与不定期的创业教育研讨会、校友会、重要期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数据资料。
建立与企业界的联系:创业教育需要有企业家、校友、捐助单位(个人)、创业教育的教师、政府官员,尤其是要有充分的校友资源。
组建创业教育团队:校内团队包括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实习实训指导人员、思想活跃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学院院长及其他领导等;校外团队包括校友、创业家协会、社团的主要领导等。
建立创业教育智囊团: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学者专家及相关政府部门人员等。
② 创业教育课程设立模式。总结创业教育发现,所有成功的课程计划都是学生推动课程发展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立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依据是市场的需要、教师的兴趣和专长以及整个创业教育中最关心的重点,核心课程包括小企业创办、创业技巧、企业界素质、创业融资、成长型企业管理(小企业管理)、专题研究等。
创业论坛: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者到大学讲坛讲述成功创业历程,与学生研讨成功创业的经验,分享创业成功的快乐。
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设计内容,是创业课程综合学习的成果。
③ 创业教育运作模式。创业教育的进行需要一整套因地制宜的运作模式,就是说要有对创业教育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如何调动智囊团成员、创业讲师团和学生,利用创业教育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在创业教育中提供更多的创业启示和创业动力,有效地保证和推动学生创业。
④ 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课程采用学习主题确定法、学习情境创建法等教学方法,构建一个有序、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环境,由学生参与、互动,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又鼓励学生个性和独创精神,把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评价方式从面向结果转向面向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综合能力。
(4)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① 人才培养计划。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1999年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以来,该课程授课学生总人数达到29076人次,具体情况如图3-2所示。
图3-2 各年度(学期)授课班级人数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系统。
在众多的毕业生中,许多同学结合佛山本地的行业,如纺织、服装行业等,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创业之路。2008年对全院已毕业学生进行的摸底调查显示,有500多名学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的5%。
② 组建创业基地与创业导师团。
建立创业基地:与多家企业签约建立实训基地,结合专业,把基地办成教师教学示范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
组建创业导师团:导师们将通过创业讲座、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定期联系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现身说法、答疑解惑,并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
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对创业可行性强的专业进行梳理,对有创业潜力的少数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积极扶持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加盟创业或无成本创业。组织专家评委对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具备可行性、实操性的项目进行筛选,并对优胜作品且有意创业的学生团队进行项目孵化。
③ 成立院学生社团“创业园”。
学生社团— 创业园:2005年在学院经济管理系及创业教育中心领导并指导下,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了全院性学生团体— 创业园,以便让学生跟教师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协助举办院级的创业设计大赛和创业有关的各种讲座。
学院创业大赛: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首次举办创业大赛以来,已经有200多个团队涉及200多个项目参与创业大赛,在学生的努力下,创业指导教师悉心指导下,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大赛,并获得可喜的成绩,“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大赛”已成为学院的品牌活动。
创业体验街:创业体验街是创业园为了让学生感受创业的真实环境而在校内外举行的商品买卖活动。
④ 承办首届广东省“金钥匙”大学生创业大赛。2007年6月,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广东省人事厅、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广东国开行等6个部门开展“金钥匙”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该行动中的“金钥匙”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设计了创业大赛的方案、大赛流程并制定了大赛的评比标准,最终圆满完成了这次大赛的承办,并获得该项活动的优秀组织奖。《中国青年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佛山日报》等媒体都对这次大赛作了报道。
(5)创业工程项目实施
① 工程领导小组。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创业工程,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学校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 创业工程组织架构,如图3-3所示。通过该组织架构图,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确定各自的职责。
图3-3 创业工程组织架构
创业工程项目由院领导牵头,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工程中心、经济管理系、院团委、教务科研处、学生处、继续教育处和其他各系部共同参与实施。
② 创业教育师资配备。学院成立创业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创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经济师1人,讲师5人,助教1人。而且其中6人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聘请了18位企业界精英为兼职创业导师。
③ 创业实践社团。
其一,成立学生实践社团。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成立学生创业社团—创业园,下设创业街管理委员会,制定《“创业体验街”管理条例》,对“创业体验街”进行全面管理。
其二,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创业园通过派发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借助QQ、飞讯等网络工具在校园内进行活动推广,并借助院团委、学生会的宣传引导,广泛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创业体验活动。有意愿参加创业体验活动的同学只需领取“经营申请报名表”,并填写好拟经营的项目、销售的商品、进货渠道、团队组成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报名表即可。
其三,参加创业实践项目筛选。首先,创业街管理委员会对报名表进行审查,并统计好相关信息,报给创业工程中心的指导教师。其次,指导教师进行监督,对项目进行筛选。筛选原则是,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商品不批准,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商品不批准。再次,通过审查的经营团队,要与创业街管理委员会签订《创业体验街诚信经营协议》。最后,创业街管理委员会进行摊位安排。
(6)对创业实践的支持
① 创业培训。成功申请到经营摊位的学生,需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创业者素质:诚信力、决策力、管理力、创新力、社交力。
创业市场营销:创业营销目标市场选择、创业营销策略、创业营销控制。
创业法律法规:劳动法、经济法。
创业融资:创业融资类型、具体的融资方式、创业融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② 经营管理。在项目经营阶段,创业街管理委员会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制定管理条例。学生创业街管理委员会作为创业街的管理者首先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如:在创业街经营中,应该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经商,服从创业园的管理,维护创业街秩序,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经营者在创业街期间,服从创业园安排,在指定摊位经营,严禁私自经营;在经营时要明码标价、诚实经商和公平竞争,不准短斤缺两、强买强卖、掺杂使假和欺行霸市,搞好卫生等管理规定。
其次,建立创业街经营者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活动期间商家的出席情况、商家在当天活动期间的被投诉情况、商家当天商品的销售与盈利情况。
再次,设立经营管理活动场内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场内经营者违法经营行为和处理结果、场内经营者获得创业园的表彰奖励以及场内经营者的投诉电话和地址。公示内容作为经营者的诚信记录载入创业街经营者档案。
最后,做好创业体验街交易纠纷调解和赔偿。学生创业街管理委员会作为创业街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有权利和义务对创业街进行管理和监督,协助交易纠纷的调解和赔偿。认真热情接待投诉的消费者和投诉来信、来电,仔细听取意见并做好记录,认真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和调解,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公平、公正处理投诉交易纠纷,处理完结后要填写“创业体验街投诉情况表”。
③ 统计分析。每次创业体验活动完成后,创业街管理委员会要提交统计报告和工作总结,其工作步骤为:首先要求学生商家按照创业街管理委员会的要求,认真、及时做好市场商品交易统计报表,按时上报。然后,创业街学生管理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参加团队、参加人次、市场成交额、主要商品成交量等市场信息,建立统计台账,做好基本资料统计记录。创业体验活动流程如图3-4所示。
图3-4 创业体验活动流程
④ 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模拟公司成立办法》《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入住创业孵化中心管理办法》《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基金使用办法》《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休学创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规范学生创业行为。
总之,学院从多方面鼓励学生创业,对学生创业行为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学生创业率。通过举办创业工程实践,我们希望能寻找一个适合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总的来讲,就是“一个交流、两个指导、两个协助”。
“一个交流”是指创业积极分子之间的交流,包括创业体验项目存在的优势以及问题等方面的交流学习,这样互相促进,大大增强创业氛围。
“两个指导”是指创业导师和企业家的指导。创业导师和企业家会根据上交的统计报告和不定时亲临现场,对创业项目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意见和经验。
“两个协助”是指学生创业管理委员会和学院同学的协助。学生创业管理委员会除了担当监督者外,它更多的是协助者,支持着创业体验街的顺利开展。另外,学院的学生无疑担当着“市场”的角色,对创业项目进行连续的信息反馈。
3.2.2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基于虚拟公司机制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s Office & Venture Office, SOVO)为试点,提出基于虚拟公司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系统的组织架构和知识结构的整合,把企业实际运作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的技能,而且能在虚拟公司(Virtual Company, V-Company)中全面体验企业运营、项目开发、管理、流程建设、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实践,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虚拟公司模式的实践教学是通过大学生创业中心这个平台组织和运作的,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的专业知识体系为主线,设立与之相适应的虚拟公司。学生在虚拟公司中开展项目实践,在实践中同步学习而得到锻炼。
1.背景
目前高等学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大致为实验室教学、随堂实验、企业实习和毕业实践等。
这些实践教学虽是理论教学的一定补充,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校内实践缺乏连贯和全面、综合的技能训练;同时,企业实习很多与专业不符,甚至存在学生“放羊”现象。
为了解决传统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著名的软件企业— 东软集团投资的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简称东软学院)创造性地提出基于虚拟公司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组织架构和知识结构的整合,把企业实际运作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的技能,而且能在虚拟公司中全面体验企业运营、项目管理、流程建设、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实践,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
“虚拟公司”模式的实践教学是通过大学生创业中心这个平台组织和运作的。以东软学院的专业知识体系为主线,设立与之相适应的虚拟公司。学生在虚拟公司中开展项目实践,在实践中同步学习而得到锻炼。
大学生创业中心是东软学院创造性提出的概念,通过营造一个未毕业就融入企业的环境,采用“虚拟公司”模式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和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它具有以下优点。
① 开放型、进行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同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得到反馈信息;从以前的learning before doing(学后再做)阶段封闭型学习转变为learning in doing(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进行式学习。
② 自我引导型学习。学生从得到的反馈信息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③ 面向社会需求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对各岗位的要求,并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较准确的定位。
④ 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虚拟公司中综合运用在校学习的课程知识以及课外、社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⑤ 创新意识的提高。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基础。
2.思路
基于“虚拟公司”机制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系统的组织体系,精心设计的案例课程包和以项目为导向的方法学,把实践教学和企业岗位的实际运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项目推动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组织体系
学院设立一个名为“大学生创业中心”的组织,作为虚拟公司的管理机构。在大学生创业中心中按学院专业体系成立若干虚拟公司,按照企业化管理,模拟公司环境,严格管理。每个虚拟公司由资深教师担任负责指导教师,同时兼任该虚拟公司技术总监。虚拟公司的总经理、项目经理、财务经理、人事经理和员工等岗位,由学生自己推举担任,并定期轮换。虚拟公司利用课余时间和专门的实践学期开展工作。
(2)教学计划
虚拟公司的教学计划主要由分等级的案例项目和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组成。目的是以“工学交替”的方式,以学生的知识进度及能力为基础,以项目开发与管理为目标,训练学生的实战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案例项目分为微型项目(Mini-Project)、中型项目和委托项目。其中,微型项目适合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熟悉岗位流程;中型项目有一定规模、广度和难度,适合有一定专业水平和经验的二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使其对整个项目开发全过程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实践能力;委托项目是学院或社会上的以发包方式提供的真实项目,由虚拟公司通过竞标方式获得,所完成的成果将直接投入应用。无论哪一类项目,其组织和实施,完全按照实际公司的规范和流程进行,以训练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财务、人力、时间和风险控制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与创业能力,与微型项目同时开设。学生在虚拟公司承担项目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应用所学到的管理知识。
(3)目标和监控
虚拟公司充分重视职业素质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包括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通过在虚拟公司2~3年的锻炼,全面体验企业运营、工作流程、项目管理、团队合作、财务和人事管理,使其在毕业时达到具有一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人员的同等水平,成为上手快、实战能力强、技术过硬、基本功较扎实、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各虚拟公司的项目计划(大纲)、项目结果、公司运营状况、学生表现等均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每学年末接受教学检查。
图3-5为一个虚拟公司微型项目计划的示例。
图3-5 “虚拟公司”微型项目开发过程示意图
3.实施
从学生受益面、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学习周期、投入成本和可控性等多项指标分析,我们对传统的“随堂实验”“实训教学”“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与“虚拟公司”机制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如表3-3所示。
表3-3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与“虚拟公司”机制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
从表3-3中可以看出,“虚拟公司”机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学生受益面大、能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学习周期长、可控性好等优势。虚拟公司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和师资人力投入,但主要的投入是对虚拟公司的管理。
基于“虚拟公司”的理念,以特色实践教学平台这一定位为出发点,我们引入现代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方法,设计以项目为主导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重视项目案例库以及优势资源的建设,引入项目与学分、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等机制,分层次地对学生实践项目进行引导和规范管理,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系统的“虚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
主要从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以项目为核心的运作流程构建,以及配套的人员、监控等方面着手,从组织、执行、人员技能、环境等方面,多维度建立实践教学平台。
① 建立虚拟公司组织体系。虚拟公司有明确的定位,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特色实践教学平台,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且提供一个工作的环境。在实践教学组织体系中,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工作场景中的某一职业角色,老师不仅是上课的老师,同时也是教练员、指导员。只有真正从日常的运营中,从组织人员的设置里,将虚拟公司企业化,才能提供这样的一个环境。
基于此,我们提出采取矩阵型项目组织结构,跨专业平台式的教学组织和指导教师队伍,使专业与学科能充分融合,综合应用。具体的做法是:既按履行职能的不同设立职能部门(虚拟公司),追求专业方向的纵深发展;又按项目任务的不同设立项目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结果负责,职能部门提供完成项目所需资源,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完成项目任务。同时,为了贯彻以项目为核心的定位,在大学生创业中心平台设置专职的项目管理角色,建立组织级的、统一的项目及日常运营管理规范与流程,协调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以此构建专业与实践应用交叉融合的、突显项目成效的组织体系,如图3-6所示。
图3-6 “虚拟公司”组织体系
② 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运作流程。有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就需要考虑:以项目为核心的模式如何落到实处;如何构建组织软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何保障项目实践教学的有序、有效。
在实践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们引入项目管理方法论中多项目管理、组织级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成功模式,结合实际需要,整合组织、环境、执行三级不同层次的项目管理目标,明确定位,设计对应层次的工作重点与责任。实践教学的开展,强调以项目为核心,设计配套用于项目组合管理、项目实施人员的评价与培养、项目组织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与流程,对项目的来源与选择、项目资源协调、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现效果监控等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如图3-7所示。
图3-7 基于项目管理的一般过程
项目按计划实施,单个项目开展遵循统一的项目流程,项目流程为:可行性分析→立项→实施→评审验收→总结评价→良好的经验转入下一轮的项目教学及开展中。由指导教师及项目小组实施,指导教师除负责技术的训练和指导外,也在管理方面负责督促,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阶段性工作检查;项目周报及成果备份,每周的项目会议、周报,成果定期备份,项目需求变更严格审批;项目中途终止、失败的,需做原因分析、教训总结,作为反面教材载入SOVO知识库。项目运作流程如图3-8所示。
图3-8 项目运作流程
③ 建立多维考核机制。考核作为一种目的引导性非常强的手段,也被设计于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体系中。对应于项目参与各方,有不同的核心考核指标,考核的结果应用到个人或组织的实际工作绩效中。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组织,承担职能要务的各虚拟公司:主要评价其在一段时期内承担的项目工作量、人员培养质量(学生有效参与项目的人数)、累计学分数、过程管理中的规范性、各协作要务的及时性等;组织在项目中的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年度考评,影响到公司的运营绩效。
对于指导教师:主要考查其项目成功率、课时数(分专业课时和实践课时,实践课时以所带学生获得的学分累计数为标准)、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评价、项目客户方的评价、项目过程组的评价几方面)、协作响应的及时性等;对于项目组织管理人员,应考查其对资源调配的合理性、跟踪监控的及时性、协作响应的及时性、服务各方的满意率等,此两项直接作为个人考核结果的主要参考依据,影响到个人晋升、薪酬等。
对于学生个人:强化对实践项目完成工作量、质量、工作态度的评价,对学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水平、创新技术能力、个人的职业素养、团队沟通、再学习能力等多维度进行考查。考查的方式采取项目成果评审、情景测试、报告答辩等多种方式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体系设计中仅注重单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并配套有相应的学分、免修替换课程、职业角色升级、担当团队管理职务等激励机制,有效规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的随意性风险,以体系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观能动性。
④ 学分替换机制。为了强化与学院教学体系的紧密结合,依据学院对学生的有关鼓励政策,提出实践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并获得学院的支持。学生参与项目,可根据在项目中承担工作量的多少,以及考核的结果,获得等量的学分,学分可用于申请免修教学计划内相近专业的课程,另可用于学生个人或所在团队的优秀评选,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等,以激发学生对项目执行与完成的积极性。具体机制如图3-9所示。
图3-9 学分替换流程
⑤ 人员职业发展机制。项目人员的培养,应立足于职业角色发展。参加项目实践的学生在面对项目任务时往往缺乏系统思维的概念,如何强化他们的整体观念、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参与实践的意愿等,都直接影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开展。因此,要多管齐下抓好项目实践人员建设。
为了持续引导学生的参与意愿,建立了工作岗位轮换、晋升、工作内容丰富化等员工职业发展机制。切实考虑到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个人兴趣,可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实践证明,职业发展机制能显著增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而较高级别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也高,在就业时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项目参与人员的多通道发展模式,如图3-10所示。
图3-10 项目参与人员的多通道发展模式
学生项目经理,针对不同人员的能力水平、工作经验,将项目经理划分成不同的级别,各级别定义相应的技能、理论和经验水平。当有新的项目启动时,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重要性、优先级等综合评定项目级别,进而挑选相应级别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级别分类标准,如表3-4所示。
表3-4 项目经理级别分类标准
(2)项目案例包的建设
① 针对IT主体专业,开发出若干套实用性强、既适于“工”又适于“学”的系列项目案例包。基于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有计划地开展项目主导的案例分析,详实记录项目实现的各环节,使用的技术、方法,需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成员的心得,相关的文档等,形成的项目案例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数字艺术设计等多学科领域,可作为新员工,甚至学院各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教材。存在问题:案例分析部分流于形式,需要加强引导,强化责任,进一步细化各环节,提高案例分析的质量与实用性。
② 项目案例竞赛流程,如图3-11所示。
图3-11 项目案例竞赛流程
③ SOVO项目案例集。
(3)实效的教学课程设计,开展创业教育
主要是以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以项目驱动的综合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设计既强化专业教学计划,又突出实战工作环境模式下综合实训的特色,同时强化对学生创业、职业素质训练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实施与推进,有效缓解了学生与项目之间的供与需、时间、技术技能等资源上的矛盾,扩大了学生受益面,强化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等创业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4)建立“虚拟公司”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成立实践教学评估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分别从评价与改进两条线,监督指导整个运营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完善。两大委员会直接由学院委托、授权,实践教学评估委员会负责对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质量、条件等进行考查与评价;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实践教学的执行者,老师、学生、校企合作专家等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并提出项目实践教学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保障“虚拟公司”模式的正常有序运行,保障教学质量受控,并持续改进。为此,构建教学监督保障组织,如图3-12所示。
图3-12 SOVO项教学监督保障组织结构图
(5)“IT实训工场”计划
① 延伸虚拟公司功能。探索将虚拟公司模式的受益面逐步扩充,并在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试运行,每年接纳900余名学生实训。
② 建立“IT实训工场”。“IT实训工场”聘请东软集团等知名企业人员进行管理,以案例项目或真实项目作为开发项目,按完全真实的岗位和企业规则进行管理,实现真正的“顶岗实习”。
③ 实施“2+1”教学计划。即用两年的时间完成理论和课堂教学,最后一年的学习全部在“IT实训工场”进行。于2010年起,基于虚拟公司模式建立的“IT实训工场”将接纳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1”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学生,包括电子商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在试运行的基础上,对现有运行体制、保障机制进行改进研究,以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并逐步面向其他高校学生,将其打造成广东省有影响的、突显就业创业特色的名牌实训基地。
3.2.3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发展体系研究
如何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是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普及型创业教育一般是通过校园活动营造创业氛围,普及创业知识,启发学生创业思维,实施主体多以团委和学生管理部门为主,这是国内大多数高校在此前十多年间普遍采用的方式。此方法在普及创业教育方面虽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为其缺少专业支撑,创业教育发展的深度受到很大制约,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专业研究等方面的缺位,也造成创业教育的供给与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越来越大的矛盾。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这是创业教育自身提升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创业教育需求的新特征。只有从专业角度出发研究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系统地制定市场所需的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管理评估制度等要素,体现高职创业教育的功能与特色。
1.背景
创业教育虽然已引起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关注,但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在临近毕业期间才开设,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全过程性,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
调查发现,在入学时就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升高,从报考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管理单招考生中,有近20%的学生表示选择这个专业是要准备将来创业。而更需要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将自己的兴趣特长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而不纯粹为了一份工作,他们需要的不单是一种就业能力,而是将特定机会和资源演绎为一种事业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浙江、山东、江苏等地的高校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探索从专业的角度发展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国KAB创业教育年会更是明确提出要以专业发展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可以说,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这是创业教育自身提升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创业教育需求的新特征。
目前专业型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如何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合到专业发展之中,如何设计课程与训练项目,如何搭建保障平台,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这是全国创业教育面临的课题,研究此课题具有以下意义。
① 廓清专业型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路径及体系框架,为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② 适应学生对专业化创业教育的需求,弥合普及型创业教育与具体创业需求意愿之间的差距,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
③ 通过岗位创业理念的引入,推动传统职业观的转变,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助于提升整体就业质量的水平。
④ 对专业型创业教育运行机理、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方法等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填补了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空白点,对丰富和深化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基础
“没有体系便不能称之为科学”,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系统论的必要条件。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不是独立于大学生创业这个系统之外的,而是存在于系统中,并与其他要素相互作用,在其他要素的支持与配合下创业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展。
系统是具有指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如果把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看成一个系统,那么它不仅存在于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而且还包含一些小体系,它们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不能把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作为一个分裂的对象进行研究。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循环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
① 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具有整体性。整体性是一系统或体系首要的特征,体系之间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因此只有整合各个要素,才能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功能,否则要素的作用也不能发挥。例如只有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而没有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不能达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有优秀的教师,但不能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没有科学的评价方式也不能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性是开展创业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
② 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具有层次性和循环性。层次性是系统的根本性质,元素通过自组织而形成子系统,子系统继而形成系统,这样形成的具有层次性的系统,便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干扰与破坏。因此,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包含着从实施、运行再到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创业教育教学的实施和运行。创业教育教学的各要素层次明晰,相辅相成,便组成了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这样一个循环的系统。
③ 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具有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指的是向环境的对外开放,包括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性质与功能,给予个体自主性与自由空间。实际上由于系统层次具有相对性,向环境的开放意味着系统的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开放;反过来,系统也向自己内部开放。向高层次的开放可发生与环境之间的竞争合作;向低层次开放使得内部可能发生多层次、多水平的差异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系统整体性。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处于高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之下,要依赖于高校教学大体系的支持,并且需争取更多的资源来丰富自身体系,这体现了它与外界竞争、合作的性质。所谓低层次的开放是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要素之间的同步性,举个例子来说,创业教育教学有了好的体制,还要有好的教师、好的方法等。
3.实施
(1)完善专业型创业教育组织体系
学校已经成立了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创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运行方式,巩固了创业教育中心与各系部之间协同工作的机制。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业教育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学生创业项目的申报、评审及日常管理,创业教育项目研究,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各专业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KAB创业俱乐部、创业竞赛、创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校企深度合作的开拓与维护,学校创业学生的跟踪与管理等。
(2)构建专业型创业教育体系模型
组建“系部创业班→全校性KAB创业基础课程→全校性创业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以点带面的引擎驱动力,辐射其他各专业的职业教育,形成点、线、面的创业教育网络,如图3-13所示。
图3-13 专业型创业教育体系模型
(3)推行“两课堂、三阶段”机会导向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首先以创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试点,以创业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创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两课堂包括第一课堂(专业课程授课)和第二课堂(校外实践课堂)。第一,课程设置不是沿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教学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教学更适合大企业和成熟的企业,沿着既定的战略按部就班地走,而创业企业是围绕着机会走,没有成形的战略可循,因为课程设置在突显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以创业实践带动知识学习。第二,为了能让学生发现更多机会,接触更多机会,我们通过校企合作、KAB俱乐部、创业者联盟、创业基金、创业训练和产业园等,提供开放式的资源平台,让学生能有机会看到、得到、实现。第三,为了促进机会演变为创业成果,设置创业苗圃计划,包括预孵化、创业孵化和加速孵化。“两课堂、三阶段”机会导向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14所示。
图3-14 “两课堂、三阶段”机会导向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4)建设专业创业课程体系
为创业与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全覆盖、分层次”的特点,即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创业知识的传授实行大班授课,覆盖全专业学生;案例与实训教学采用小班辅导,突出学生个性与特长;进入孵化中心的微小企业通过选拔产生,鼓励部分学生先创业成功,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第一级阶梯:大一时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理论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让学生掌握必需的职业通用能力。
第二级阶梯:大二时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技术能力。
第三级阶梯:大一、大二、大三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任务驱动为导向,反复开展创业之星等模拟实训和工商模拟市场等真实实训,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综合创业能力。
第四级阶梯:在时机成熟时,逐步孵化出微小创业企业,并对优质企业“扶上马、送一程”,提供长效辅导服务。
创业与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体系,如图3-15所示。
图3-15 创业与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体系
结合各专业特点改造KAB项目体系,开设符合专业需求的创业训练项目。在具备条件的专业中,探索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及教学评价体系,鼓励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融合,鼓励不同课程间的协作,通过教学及学生管理内容、方法与过程的创新,赋予自主创业活动更大的空间。
(5)引入“创业苗圃”进驻创业产业园
在创业产业园规划出专门区域用于示范型创业企业培育,设置“预孵化→中级孵化→加速孵化”三级孵化体系。“预孵化”即“创业苗圃”,一般为6~8个月,为富有创业激情的学生提供零成本创业。推行“合约管理+育种评估+园丁服务”的工作机制,为每个种苗提供全程跟踪孵育服务。同时采用“创业导师+专门孵化+创业基金”的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孵化服务。同步配套设置网上创业园区,便于师生之间交流和创业相关信息的传播。目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已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签订创业苗圃共建协议。
(6)引入校外企业导师
创业教育引入“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一帮一辅导的模式,对于校外导师进行严格要求:有相关企业经验3年以上或有创业经验2年以上;能定期对学生进行跟踪式辅导;能定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校外导师制度解决了校内导师创业经验不足和市场经验不足等问题。
(7)推出品牌主题活动
推出“创业之星”创业系列大赛、“创业青春行”创业交流系列活动、“创业教育研讨”论坛等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分别从理论、实践等多角度对创业进行深度解析,从而有效帮助大学生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3.2.4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者。
1.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国际劳工组织2008年发布的统计报告称,2007年全球失业总人口为1.9亿,到2009年全球失业总人口增至2.1亿,首次突破2亿大关,其中青年人失业占47%。由此可见,全世界都在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 人口就业,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一方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在增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高就业率已经不复存在,大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必由之路。
2010年2月27日,即当年的两会召开之前,温家宝总理面对大学生的提问满怀期待地说:“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就业模式?高校如何营造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问题的焦点最终集中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为此,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2.创业型人才的内涵
(1)创业型人才的界定
所谓创业型人才就是具有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特征的人。创业型人才分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创业型人才是指直接独立地开拓事业,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创业者;广义的创业型人才是指在各自岗位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能够独立工作的各类人才。
创业型人才与创业人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创业型人才不等同于创业人才,创业人才是指已经在从事创业的人,而创业型人才是潜在的创业人才,他们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了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能够发现创业机遇并有勇气承担风险,抓住机遇,而不管其目前在不在创业或将来会不会创业。
(2)创业型人才的特征与素质
创业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眼光敏锐,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
② 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③ 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④ 有创新的能力。
⑤ 有创业的激情。
⑥ 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
3.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
创业型人才培养不单要依靠局部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的调整,而且涉及总体教育理念这一顶层设计的变革。因此,在学校层面上,要在办学理念和培养方式上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学习型培养方式,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和创业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上,突出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扩大并落实学生的实践环节;在教育评价上,完善评价要素,将创业能力作为对学生素质要求之一纳入评价系统。在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上除坚持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还要进一步强调实践和评价相结合、学校培养与社会支持相结合。
(1)设立专门教育机构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顺德,顺德属“珠三角”腹地,是创业的热土,拥有各类企业两万多家,这为该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006年6月,经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广东顺德创业培训学院,旨在为顺德地区开展创业和再就业培训等,也为本校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各显特色”的工作原则,构建科学合理、运转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与环境条件。
近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协商在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创业管理教研室,旨在加强创业教育的教研教改工作,以迅速培育本校在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特色和成效。
(2)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偏重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和掌握,轻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轻视开拓能力和做人做事方式方法的实训和操练。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高技能与高人格”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踏实做事、诚信做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业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除了知识、技能领域外,还包括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为此,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各专业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将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按总目标、各阶段目标进行细化定位。
(3)建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措施。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创业,尤其要突出对学生创业所需的社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安排三年创业教育内容。一年级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型人才基本素质和创业品质的教育培养,二年级侧重于创业知识的教育,三年级侧重于创业能力的培养。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部分。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除指导学生正确就业外,还增加了创业教育的内容。我校设立了“经济与管理”“人文与社科”“科学与艺术”三个限选课程组,把“个人与团队管理”“社会交往与礼仪”“创业心理和技能”“营销管理”“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限选课程组中,学生必须在每个课程组中选修3学分,以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创业知识。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广东顺德创业培训学院平台,建设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实际需要,开发生动、实用的创业课程体系,使创业教育从课堂走向现实。以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情况,针对专业课程体系在有关创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欠缺,开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模块划分、模块目标和内容设置、创业案例选编、创业计划书编写方法、创业项目库建设、创业支持体系建设等。开发了“创新与创业实践”“企业标准化与名牌战略”“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萃智创新理论与实践”“创业项目库”等培训课程及相关教材。这一系列教材体现了“创新支撑创业,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指导思想。
(4)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
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创建“顺职创业街”。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育基地主要是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设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现有的生产经营场所;新建的“顺职创业街”。
让学生定期到这些场所顶岗实习,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程序,了解产品性能,可以为制订创业计划和开展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与小企业进行合作,从营销实习入手,了解市场需求,激发创业热情,参与创业过程。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获得创业技能。
与此同时,学院组织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和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毕业生社会满意率普遍提高,特别是工作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化能力等满意率在98%以上。
近几年独立创业的毕业生逐渐增加,学院毕业生中自主创业者有近百人。
(5)搭建创业服务体系
① 组建创业天使团。学院运用各种媒介,向社会公开招募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老板,结合自身服务团队,组建创业指导服务专家志愿团— 创业天使团。目前“创业天使团”在创业辅导中发展了巨大的作用,其参与创业指导,担任创业培训课程指导教师,指导创业者评析、修改《企业创办计划书》,解决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指导。
② 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广东顺德创业培训学院与顺德生产力促进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的运作模式,同时也是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2007年以来,创业培训学院将孵化基地的一部分设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SYB学员的需要,为入驻企业(工作室)提供办公场所。
③ 引进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申报服务。向在校大学生宣传,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初创期小企业大学生创业项目。
④ 筹建顺德创业者协会。经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同意,由创业培训学院筹建的“顺德创业者协会”,搭建创业者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成长中的创业者将利用这个开放平台,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⑤ 筹建顺德创业培训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帮助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活动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例如,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在科技园区设立大学生创业园,简化大学生办理创业有关证照的手续、减免相关费用、给予贴息贷款等。
(6)营造创业氛围,激励创业精神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例如,布置激励创业成才的名言警句,张贴创业者的成就榜和风采照,展示创业教育的成果。把课外活动作为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增加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如班会、团队活动、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另一方面,要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如通过创业典型报告会、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创业兴趣。
邀请成功人士讲生存奋斗史、企业家谈成功的经历,请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者作报告谈岗位创业的感受等,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给学生以创业成功的榜样。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利用社团刊物、校园电台等,加强对创业的宣传,尤其是对学院毕业生创业历程的宣传,树立榜样,使学生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在学院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7)加强质量监控与跟踪服务
① 完善评价要素,实施创业考核。评价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区分作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大学生的考核提供了新的内容,也为教师乃至全校许多部门的考核增添了新的内容。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突出创业基础、创业氛围和创业绩效三大重点。衡量创业型人才培养水平最为重要的是看有没有为学生未来参与创业或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创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二是看有没有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锻炼的机会,或者说有没有将构筑浓郁的创业氛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看大学生毕业后的若干年内有多大比例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道路。在教学评估标准中,逐步增大创业教育的内容考核比重,建立起有效的学生评教体系,以及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后的绩效反馈。
② 建立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8)实施“未来企业家培养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要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根据国家、省有关高等院校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制订和实施了“未来企业家培养计划”。该计划从理念、氛围、机制、师资等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支撑。针对具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组成导师团队,整合学院及社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小班授课及实践指导,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导师团队由校外学者、教授、骨干教师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导师亲自负责学生的学业和实践的指导,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辅导。通过这一计划,旨在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过硬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人际沟通能力,思维开阔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观念,在未来企业管理及自主创业和岗位创业中能有突出作为的拔尖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创新教学模式。采取课堂讨论、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课堂教学方式。定期邀请知名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家、创业者来学校讲学,讲学内容以创业及企业管理实践为主,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勤学好问能力和自我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及实操练习,如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地交流。每次听完讲座之后,学生都会写出一份经过深入思考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们体会“爱的内涵”,意识到人性内在的重要,在人格与自身修养方面要努力地去修炼;让学生们去分享艰辛的创业经历,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们意识到团队合作、优质服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在与人沟通中,如何提高人际交往的艺术性。可以这样说,企业家的每一次报告,都会在学生心灵上、思想上产生震荡与共鸣,可见,企业家导师们对“未来企业家培养计划”学生的影响。
② 构建“素质模块+能力模块”课程体系。“未来企业家培养计划”的学生除了要完成所在专业必须要修满的学分外,还需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本计划的所有课程和实践活动。按企业家所需的核心素质与能力分学期、分模块加以培养,每学期设置一个系列课程模块,以夯实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对这个班的学生来讲,主要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精讲多练。我们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创新=厚基础+善思维+常实践。
“厚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为了达到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协调和统一,注重传授思想和方法,培养主动探索意识与精神。
“善思维”是保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训练思维、提升思维水平,很好地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未知的意识和能力。
“常实践”是手段。学院先后与广东金鼎黄金有限公司、圆方数码港电脑城、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佛山市能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家涂料软件、B2C商务平台营运中心、顺德区汇创项目投资管理公司、顺德电视台等十多家企业和单位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配合企业开展实际项目,比如为企业策划市场营销文案,开展电子商务与电话营销,客户售后管理等,通过这些实际项目,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赢得了相应的报酬,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实践证明,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的训练,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